佛商网

2015
06/19
16:4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文殊菩萨的故事 》

灯随心现—照远和尚

清朝照远和尚,是山西太原枣园村王氏之子。皈投在本村永宁寺依止联公披剃出了家,随后从碧云和尚处接受了心法,于是驻锡在本郡的大崇善寺。

    干隆初年,他瞻礼五台山,到大螺顶去拜灯,刚一顶礼头面接地,五顶之上忽然飞出了金色的佛灯,约数百盏金灯在空中飞舞着,把整个林泉都辉映得一片金黄,这奇异的景象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礼拜完毕,佛灯全数飞入佛塔寺的大塔顶中消失不见了。

    照远和尚的为人,虽然是英资聪敏的奇才,可是对于世俗的名利却非常的淡泊,他祇有一种嗜好,就是喜欢访游名山大川的各种胜景,好象渴极的人极欲饮水那样的迫切,所以中国的四大名山,他都已经亲自的礼拜参访过了。

    他特别留恋的是五台山的圣地灵境,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的参拜,朝礼达十三次之多,并在那儿结夏安居九次。

    干隆三十五年,朝山到了台怀,遇到门下二十几名弟子,对和尚说:

    「上人!我们朝山,拜灯已整整三个晚上了,怎么一盏灯都没有现出来呢?」

    照远和尚就回答道:

    「可是我朝山十三次,没有一次灯光不现的,你们想要求证,都随我来好了。」

    这时候徒众们听了,脸上纷纷露出了倦怠的神色,唯有程宗周一个人愿意跟随和尚前往。

    师徒二人于是来到了大螺顶,于第一夜拜求时,还没有拜完三拜,五顶之上就现出了无数的金灯。

    宗周心中雀跃不已,师徒二人仍然折返台怀。

    照远和尚指着梵仙岭对众人说:

    「这个地方就是菩萨现出圣像的地方啊!」

    众人都仰头观看,但见云中现出一头金狮子,隐约有铃响之声传来,并有金光闪烁着。

    众人见了此等圣境,全都俯身下拜,等到再抬头看去,圣境早已随着云团消失不见了。

 诚感菩萨现身—虚云禅师

    诚感菩萨现身—虚云禅师

    近代佛门龙象虚云禅师,因一生下来见不到自己生母,为报亲恩,发愿朝礼五台山。

    在光绪八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这样拜到五台山为满愿。

    第二年腊月,到黄河铁卸渡,渡河登岸,天色已晚,四下杳无人烟不敢独行,幸好路旁有一草棚,于是就在那里住宿。夜里天气寒冷得很,大雪漫漫,第二天一早举目一望,全部化为琉璃世界,雪深有一尺那么厚,无路可行,过往又无人,更不知方向。起初枯坐念佛,可是饱受了饥寒,因草棚四边无遮栏,就蜷伏在一角,没有多久雪更加大,天也愈冷,肚子也更饿,仅存奄奄一息了。

    这样一连三天饥寒交迫,整个人迷迷糊糊的,等待大雪停止,稍微见到阳光的影子,可是病已无法好起来了。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名乞丐,看到法师卧在雪中,问他已经不能作答了,知道是冻伤,就把大雪拨开,用围棚草燃火烘他,使法师得到暖气而苏醒,再煮黄米粥给他进食,这样就使他再生过来。

    乞丐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法师回答来自南海,又问要到什么地方去?法师回答要朝礼五台山。

    法师请教乞丐的姓名。乞丐回答:「我叫文吉,来自五台。」

    文吉代法师煎药与之饮用,又代洗濯秽衣,又煮黄米粥喂他,法师的病就在文吉细心照顾下好了起来。

    文吉并且对他说:

    「你要一路拜山拜到五台,然而五台山路途尚远,看来你的身体要支持到那里不易,我看你不一定要采取拜山的方式。」

    但法师告师他:

    「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即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又因我辞官短命,亲恩昊天罔极,耿耿于怀十年了。所以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离苦得乐。任何百难当前,非到圣境,誓不退愿。」

    文吉就说:

    「你孝心坚固,诚属难得,我现在回山,也没什么重要事,不如这样,我代你肩负行李,你往前拜我后随行,如何?」

    法师称谢,这样相伴至太谷离相寺,然而寺僧傲慢无礼。文吉便告辞说:

    「此去五台山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自然有人替你肩负。」后来果然在汾州道上,遇湘籍武官,替他载行李到显通寺。

    法师到了那里,到处打听文吉这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后来和一老和尚说到事情原委。老和尚合十说:

    「这难道不是菩萨的化身吗?」

    法师听了,一再顶礼,接着回想到菩萨为他接二连三的帮他解危,这都是仰仗菩萨慈悲现身,方能圆满朝五台山这个心中的愿望。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灯随心现—照远和尚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