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17:0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中国僧伽行持 》

二、追寻真理之路

  ◎修行的开端──深刻关怀自他生命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年轻的悉达多太子乘车出游城门,迎面走来一个老人,他伛偻著背,手拄拐杖,拖著蹒跚的步伐,满是皱纹的脸,因喘气而颤动著……。
「车匿,那是谁?」
「那是一个老人。」
「什么是老?」
「有生必有老,无论贵贱,都免不了衰老。」
  悉达多听后深自思惟:「每一个生命终究走向如此衰残的地步,每个人都会老,我也免不了衰老。」
  不久,悉达多再度出游,见到一个腹大如鼓、面目黧黑的病人,独自卧在恶臭的粪堆中呻吟,这一幕深深刺痛他的心,「唉!疾病如此地残害人,每个人终有一天会染上疾病,我也不能例外。」
  第三度出游,悉达多遇到丧葬的队伍,抬著一具尸体走向城外,眷属哀伤哭泣,然而僵硬的尸体对这一切已不知不觉了。「每个人都会死,我的生命也不能避免死亡。」悉达多望著远去的队伍,陷入沉思。大社会有著四姓阶级的分割,在田里见到的又尽是弱肉强食的镜头:农人鞭打著牛,天空的老鹰俯冲而下啄食蚯蚓……,这些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自然间的缺憾,如何才能解除?而老、病、死等人类共存的种种苦痛,又要怎样方得消弭?
  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悉达多再次出游,这次他看到一个持著钵、著法服、举止安详的人。
  「车匿,那是谁?」
  「这是沙门。」
  「什么是沙门?」
  「沙门是厌离人间生老病死,专心寻求无上智慧,以彻底解除生命痛苦的出家修行人。」
  「太好了!」悉达多欣喜地说道:「这正是我要追寻的道路!」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悉达多离开了皇宫,将身上的衣饰珠宝悉数送给马夫车匿,斩断须发,披上袈裟,消失在蓊郁的苦行林中。
  在苦行林,他减少饮食、睡眠,以劳苦饿乏肉体来砥砺求道的愿心,苦行愈深,身体更日益消瘦,终至极端不适。六年后,悉达多体悟到过份享乐不能达到解脱,但太过苦行也不能证悟,最好是舍弃苦乐两边,过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于是离开了苦行林,在尼连禅河畔接受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后,到菩提伽耶一棵茂密的菩提树下,重新调整修行方法,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
  经过四十九天,当天边一颗流星滑落天际,真理的光芒也照亮了悉达多的内心,他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苦、苦生起的原因、灭苦的方法以及苦恼灭除后的清凉!觉悟后的佛陀,开始接受信徒、组织僧团,奔波于恒河两岸,将他所体悟的真理在人间宣扬。

  ◎具足行愿随佛行道
  二千五百年来,无数的人跟随著佛陀踏上追寻真理之路,因缘或许各异,动机却都是源于不仅自身求解脱,也愿众生得离苦的深刻关怀,翻开史籍、传记,一个个中国高僧动人的修行典范跃然纸上。

  [信──深切的信心]
  <令顽石点头的道生法师>
  「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一阐提人也有佛性,只是没有显现而已,只要具足因缘,体悟智慧,实践修行,自然就有成佛的可能。」在一次大众讨论佛性问题的法会中,道生法师站起来肯定地说。
  「道生法师啊!泥洹经明明说一阐提人没有佛性,你这么说是有违佛法宗旨的,快别再说这句话了!」座中长老大惊,紧接著说!
  「长老,我说的句句属实!」道生法师说。
  「他根本是邪说惑众,我们应依戒律将他摈出僧团!」大众中有人提议。
  「对!我们要将他摈出僧团!」众僧纷纷附和。
  法师见了这番景象说:「各位!如果我所说的不合经义,愿我此身得恶报;如果我说的是不违佛法的宗旨,愿在临终时,高坐于狮子座上!」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会场,独自登上虎丘山幽居。
  「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这是佛陀的教诲,一阐提人当然也有佛性!可惜现今僧人著于文句,不能领会!」道生法师边思索边走出茅庵,他搬了一块大石头,作为讲台,对著眼前一片乱石说法:「佛经上说,『是时忽遇大乘涅盘风,随顺吹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阐提具有佛性,只待被大乘风吹拂,而开显佛性,你们说是不是?」法师大声地问道。只见虎丘山上狂风漫漫,一颗颗的石头竟彷佛频频点头!
  西元四三○年昙无谶翻译的四十卷《大般涅盘经》传至中国南方,证实了道生法师「一阐提皆得成佛」的见解。从此他更讲经不辍。七十九岁那年,法师如往常一样升座讲经,讲经结束后,众人见他手中的麈尾纷然坠地,只见法师已在狮子座上往生了。
  道生法师读了法显法师携回的《泥洹经》经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法身中。无量烦恼悉除灭已,佛便明显,除一阐提(断善根者)」后,根据自己对经中义理的剖析,推衍出「一阐提人皆可成佛」。他提出成佛须包含三个条件:佛性当有(人人皆可成佛)、悟理成佛(如何以般若智慧了悟成佛)、应有缘论(实现修行成佛的具体功夫),此三者缺一不可。
  道生法师在《大般涅盘经》还未全部译出以前,从「佛性当有」的观念,率先提出「一阐提皆可成佛」,肯定人人皆可努力上进,修行成佛。这份对真理的超然见地及坚定信心,留给世人深刻的省思。

  [愿──念力的坚持]
  <誓死取经的玄奘大师>
  流沙漫漫,烈阳酷热地晒著,汗水沿著脸颊滴下,走过万里的长路,玄奘大师疲惫了,步伐却未曾稍停,在这广大的沙漠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剩下他一个人踽踽独行在天地间……
  「什么时后才能到达天竺呢?」他颤抖地举起水囊,「拨!」一不小心,手中的水囊竟失手掉落,囊中的水汩汩地流出,很快就被乾燥的热沙吸尽了。
  在沙漠,白天狂风急吹,风沙满天;夜里不知名的火光点点,阴森幽暗,这些并不足以让他退怯,只是喉咙愈来愈乾渴,肚子也像猛火燃烧一般。他渐渐地支持不住了,踉跄地跌卧在沙漠中,他心里默念著观世音菩萨:「菩萨啊!玄奘此行不求财利、名誉,但求取佛经回中国,让中国人也能听闻到佛陀的正法,祈求菩萨慈悲怜念东土众生的慧命!……」
  经过漫长艰辛的旅途,每每在生机全无的情况下,他痛心地发下誓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半步生!」玄奘大师终于到达印度,并于贞观十九年携回大批佛经。此后,他全心投注于佛经的翻译工作,直至圆寂。

  [行──时刻的践行]
  <威武不屈的见月律师>
  清朝顺治三年,见月律师率众在华山结夏安居,当时有乡民强抢官马,遭官方缉拿,逃到寺里请求收容,被律师严词拒绝。后来监院无知,以老乡旧识私留土贼一宿,清兵前来讨伐,律师因此受到藏匿罪犯的牵累。
  当他被押进军营,看见那些沦为土贼的乡民,被官兵捆绑而啼哭不已,寺中僧人也被俘虏,其中十六人被斩杀,血溅刑场。律师对大众说:「你们不要慌张,一心念佛,如果是定业便安然受报;如果不是定业,自然可解脱。」众人听了,纷纷念起佛号。
  「生死如水中泡沫,生灭无常,我绝不可因面临灾难而丧失僧人的威仪!」律师暗自想著,他从容不迫地跨步向前,左右两排士兵拔刀出鞘,齐声喝令著:「跪下!」律师正气凛然地说:「佛制僧人不可向俗人礼拜,今天我身著如来袈裟,岂可为了活命,而违反戒律!」说完即合掌站在一旁。官兵见他威武不屈,也就不再为难他了。
  经过几番审问,已近中午,太阳当头猛照,附近又没有可遮凉的树荫,一士兵尊崇律师威武不屈的精神,走近律师身旁,解下腰间的弓囊让他作枕休息,他断然拒绝:「这是杀器,持戒人不可使用!」不久又有一名士兵,将随身携带的饼乾供养律师,律师却将饼弄碎分给大众,「你自己吃就好了,为什么要分别人呢?」送饼给他的士兵问道。「本是共住同修,饥者同饥,食则同食,何况现今大家落难在外,怎可自己独食呢?」律师说。
  见月律师临难不惧、不忘持戒的精神,感动县令出面相助,不仅保全了寺院,还度了官员当护法。

  <平等心摄众的云谷禅师>
  明朝云谷禅师有一年到镇江千佛岭下结庵,一天夜里盗贼闯入,将禅师的物品搜刮一空,有人将贼捉住,送到禅师面前,禅师不仅不责怪窃贼,反拿出食物给他吃,并将那些被窃物品送给他。
  后来禅师到栖霞山深处隐居,但求法的信众一直络绎于途,一见面禅师便问:「用功得如何?」,无论僧俗、贫富,禅师都给他一个蒲团,教他静坐观心。临别时,又反覆叮咛:「不要空过时光,无常是不等待人哟!」下次见面时,必定关切地询问宝情形,使人不敢懈怠。
  憨山大师为童子时,常亲近禅师,当时他还年幼,向禅师表示:「当初来学佛,只是因为厌弃世俗而已。」禅师便说:「你为什么不学学那些有大成就的高僧呢?高僧的可贵在他的修行德养,可作为人天的师表,引导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你可以看高僧传记,便知道自己该以什么为依止了。」禅师的慈悲教诲,让他毕生难忘而矢志出家,成为明代高僧。
  对待年纪小小的沙弥,禅师也一律以慈心相待,耐心地教导行住坐卧等威仪,绝不轻慢初学。此外,禅师也不轻慢破戒的僧人。当时附近山中僧人多不守戒规,禅师只要一听到有人犯戒规,必定前往恳切劝谏:「僧是佛门善知识,要能说法度众,佛法才会兴隆。身为僧人,不要让人侮慢僧人,只要僧人不自侮,别人又怎能侮慢我们?」那些僧人听了禅师诚挚的话语,莫不感动而改过向善。
  袁了凡居士也在禅师的循循善诱下,认识掌握命运的秘方──造好因缘,因而改变了宿业,写下有名的「了凡四训」一书。

  ◎永不止息的追寻
  在追随佛陀探寻真理的路上,祖师大德终其一生如实地用一言一行贯彻他们对真理深切的信心,上面的几个例子只是代表追寻者的一二,告诉我们:修行是于一切时、一切地、一切境,永不间断地实践。只要对自他生命的关怀没有休止,这份追寻也没有停止的一天。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