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17:0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中国僧伽行持 》

四、金钟木板扣晨昏

  ◎禅和子的风格
  从前在大陆丛林,有一个老禅和子,他一天难得说上半句话,但只要早晚殿的时间一到,每个人都可看到他已站在自己的蒲团前,等待课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当人们走过大殿,都习惯地向他的蒲团望去,那坚毅的身影诉说著一位修行者不退转的道心。
  在中国丛林中,不只有这个老禅和子,无数的僧人也像这样日日月月在清晨、黄昏的早晚课中修行道业。对于所有的中国僧人而言,早晚课诵是他们鲜明的形象象徵、具体的生活内容,更是贴切的修行法门。

  ◎早晚课的起源、演变
  中国关于课诵最早的记载是《吴书刘谣传》:「坐断三群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课诵在早期是由西域等地来华的佛经翻译家们引进的。在法华经中有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的记载,可视为佛教课诵的最初起源。
  东晋道安法师制定僧尼轨范三则,其中有一则是「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课诵斋粥仪,这直接影响了后代各种法事仪制;至于朝暮课诵的形成,据《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南朝梁代即有舍宅为寺「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及《大宋僧史略》卷上说百丈禅师「有朝参暮请之礼,随石磬鱼为节度。」可见自梁开始,寺院已有朝暮课诵的雏形,到了唐代,课诵仪式渐渐完备。
  目前所见朝暮课诵本的内容大部份是宋代编成,只是当时并不普遍,明清以后各宗派大小寺院才普遍施行朝暮课诵,到今天,朝暮课诵已成为中国丛林每天固定的作息,也叫二时功课,是出家人基本的五堂功课中的两堂。

  ◎二时功课 朝暮精勤
  为什么课诵要定于朝暮呢?出家生活是一种醒觉的生活,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养息,一天之中,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心念,这份醒觉除了透过个人时时回光反照,更可透过团体的共修来达成,早晚课的共修即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二课合解》说:「于万境未动之际,心犹恬静,整衣而起,念佛顶楞严心咒,治五欲于未萌,速期心精通□。」经过一天的培福修慧,到晚上时,「暮应归摄众善,归去净土。」从一天之始的摄心,到一日将尽时的回向,连结僧人一日行持生活
的二个关键,可说由早晚课揭开序幕与划上终点。
  早晚课既然如此重要,如果早晚课不上轨道,将会如何?古德说:「朝暮不轨,犹良马无□。」没有□的马,自然容易失去方向,离道日远。
  早晚课除了是行者各人专注用功、抒发宗教情操的时机,大众音声和谐、威仪齐整,也是团体道风的呈显,同时更是对众生、社会的关怀与祝福,这些都可以从朝暮课诵文中看见全貌。
  目前一般传统寺院早晚课的诵文多以楞严咒,弥陀经、八十八佛为主,其余部份也大同小异。但也有些寺院并不是这样,他们或以原始佛教修持法,或每日念诵不同经典,或念佛、拜佛或打坐……,因应各寺院道场僧人的行持法门而有不同的共修方式。下面仅依据普遍使用的课诵本,介绍早晚课诵概况。

  ◎早诵楞严 晚念弥陀
  因为朝暮情境不同,行者的心境也不同,早晚课的内容自然有所差异,「早以心精通□为要,暮则直取净土为宗。」早晚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课诵正文]
  早课以楞严咒为主,此咒素被称为「咒中之王」,宋元以降即盛行于丛林,是日课之首,唱诵之前要先念阿难赞佛发愿偈,「……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楞严咒毕接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称。接著唱:「上来现前清净众……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大众薰修希胜进……,檀信归依增福慧……」祝愿国泰民安再接唱「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等三菩萨名号,早课正文至此完毕。
  晚课则单日诵弥陀经,双日诵大忏悔文,因晚课以「归向净土」为要,唱诵《弥陀经》观想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大忏悔文是宋朝不动法师依《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整理,唱诵时随文反省自己一天的身口意三业,至诚向诸佛忏悔无始劫来罪业,并藉著诵诸佛名号,引发向佛学习之心。
  接著「蒙山施食」,这是不动法师于四川蒙山甘露寺,依据密教经典所集成。依讽诵经咒和忏悔后,将此功德利益扩及幽冥众生,透过行者的观想加持,将米粒及甘露水,施食与恶道众生,并为他们说法。然后回向祝祷「四生登于宝地,三有托化莲池,河沙饿鬼证三贤,万类有情登十地……」,接著赞佛、念佛并诵「南无大愿地藏王」等三菩萨圣号。 

  [回向发愿]
  回向发愿是大乘佛教念诵仪制的特色,课诵正文后接著回向,早课唱普贤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十者普皆回向」后接「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普为一切众生发愿趣入佛道。
  晚课则单日唱「大慈菩萨发愿偈」、双日念宋朝遵式法师所作的「一心皈命」,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一日将尽,最后行者须提起无常感,此时唱「警策大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此偈前半部出自《出曜经》,后半部则是《普贤警众偈》,二偈合并,自北宋《禅苑清规》收录后,被丛林广为采用。
  无论早晚课,接下来均接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行者至诚发愿以三宝为生命究极依归,依此努力践行。 

  [祝祷护法]
  韦陀、伽蓝是佛教两大护法菩萨,而唐道宣律师《感通录》中有南天王部下韦将军周行东、南、西三州保护佛教的故事,中国隋朝以后佛教渐有关羽皈依佛教成伽蓝菩萨的传说,此后护法堂或客堂开始供他们的塑像、画像。二位菩萨示现护法的故事,在中国丛林中广为流传,因此僧人早课末了唱「韦陀赞」,晚课则唱「伽蓝赞」,感谢护法菩萨,护持山门宁静,海众安和,行者进而期勉自己做佛教的护法,并看好自己的道心。

  ◎三业专注 海众同举海潮音
  早晚课是瑜伽四种念诵之一的音声念诵,它并不只是单纯的诵读,而有一定的和声。这种和声法自有其原则,行者也可依各人音韵及当下抒发的宗教情操,而有自己的唱韵,虽然每一个人各有不同的唱韵却可被融合,成和谐、高低起伏、远近相间,时而雄浑如海浪拍岸,时而绵密如细雨奏鸣,好比一波又一波的海潮音,甚是壮观。
  早晚课诵除了以音声唱诵外,必须身口意三业全神贯注,「凡念诵者,身要端肃不懈,口要念诵贯彻,意要注心不移。」更重要的是能随文作观,成为落实于身心行为的一种力量,如《百丈清规》(注)中所说:「诵其文、思其义、行其事、践其实」,所以在课诵时「必使身与口合,口与心合,不昏沉、不散乱、不懈怠、不贪利、知因果、知惭愧、兢兢业业……」,如果有口无心的话,「必招现前丛林道衰,未来自灵受苦。」
  个人在课诵时可尽情的唱、专注作观,但并非不顾别人、自唱自的,在听别人的音声时要互相搭配,这种学习与搭配,也是僧人在早晚课时的另一个重点。

  ◎恭敬谨慎 以法器领众
  早晚课是大众共修,须有法器来掌控节拍、领众唱诵,古德有句话说:「法器是人天眼目」,早晚课中必用的法器是大磬、引磬、木鱼、宝钟鼓,这些法器各有其象徵意义、功能,声音也各有特色,如大磬是控制段落的起、收,铿锵的声音悠扬清远,代表声闻三千界;木鱼带领速度,哆哆的声音笃实稳定,还刻以鱼纹,象徵鱼类日夜不闭眼,警惕僧人修道须精进。
  法器的敲击有一定的位置,称为「板眼」,每种法器的相接、呼应也有一定的规定,对于每一位行者来说,早晚课中法器的敲击与唱韵的学习,都是必修的,打法器时必谨慎恭敬,音量、节拍、板眼均须注意,力求正确。打法器不仅养具领众的气魄与进退举止的威仪,更是学习专注摄心与培养和谐共成的入门方便。
  在丛林中早晚两堂课诵都设有执事人担任领众之责,《百丈清规》中即记载有「维那」、「悦众」二执:
  一、维那:是丛林四大执事之一,由一人担任,负责维系团体之纲纪,主要工作是「二时功课,率众领班,上堂说法,白椎示众,又如一切举唱回向,以音声为佛事,其任颇重。」
  二、悦众:此执事设有数人,是辅助维那的人,《百丈清规》说:「若维那不在堂,均须带管,堂中七期轮流料理,并二时课诵……教初参礼法,一切佛事唱念分明、礼仪谙熟之人,可安此执。」
  在大寺院、大丛林的早晚课里,通常维那掌大磬,悦众持引磬,小道场则一人同时负责二种法器,其余法器则轮流担任。但《百丈清规》规定,结夏期间「凡禅堂堂师喜学犍椎法器,并在寺习学经律者听」、「凡犍椎法器,依次轮击。」现今台湾寺院早晚课诵已无固定的维那、悦众二执,每个人都有机会轮流担任。

  ◎结语
  清晨,当板声划破寂静的长夜,钟声敲醒了漫漫沉睡,僧人披上袈裟,鱼贯地行入大殿,讽诵经咒,开始一天的行持生活;当夕阳西落,集众的板声再度响起,僧人依旧褡衣上殿课诵,庄严的梵呗回汤在山之涯、水之湄,回汤在晨光、暮色中……自宋明以来,一样的晨昏、一样的早晚唱诵,其中不断增长的是僧人的慧命与道心。

  注:本文所举《百丈清规》乃根据《百丈清规证义记》所对之原文。

【参考书目】
  一、清仪润注,〈百丈清规证义记〉,《□续藏》第一一一册,新文丰。
  二、释兴慈,《二课合解》,民国七十六年二月,妙吉祥出版社。
  四、黄庆澜注解,《朝暮课诵白话解释》,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瑞成书局印行。
  五、释祥云,《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民国七十四年十一月,普门文库。
  六、王新,〈佛门课诵考〉,狮子吼杂志二十七卷第六期,民国七十六年五月。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