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台记
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六日,即夏历戊寅年腊月十八日,为尊等亲教太虚大师五秩诞辰。念二十年来,备受甄陶,深思就本院有以纪念之,商之同门法舫圣观之信等,爰议建石台于狮峰,即以大师之德号名之。于是策杖登峰,勘地绘图,斫榛焚茅,鸠工齿石,不期月而台成。登台四顾,游目骋怀,嘉陵之胜,缙云之景,一览无余矣。深觉我大师文章道德,与兹峰兹台同永。绝壑愔愔、幽林蔚蔚、深远茂密,大师之清净相也。松竹清风,郁郁菁菁,冷然成,大师之微妙声也。一花一草,一泉一石,动容悲愿,大师之普贤行也。贞固干教,隐括矫时,剑无其利,镜无其朗,高踞毗卢之顶,握法王之正印,惟大师屹然当之。有时振威一吼,魔外慑伏,圆音才演,四众向化,诚不可得而思议也。夫后之来者,登斯峰必登斯台,高瞻远瞩,旷观千古,当有以知大师之志行而向往之者。告竣之日,勉书数语,用彰胜德云尔。
一九三九年春,法尊谨识于汉藏教理院
(原载《缙云山志》)
目录
太虚台记
正序 倒序
- 1. 代序 法尊法师悼词(赵朴初)
- 2. 西藏佛教概要
- 3. 西藏佛教的建设
- 4. 从西藏佛教学派兴衰的演变说到中国佛教之建立
- 5. 西藏前弘期佛教
- 6. 西藏后弘期佛教
- 7. 西藏佛教的宁玛派
- 8. 西藏佛教的迦当派
- 9. 西藏佛教的迦举派
- 10. 西藏佛教的响巴迦举派
- 11. 西藏佛教的萨嘉派
- 12. 元明间与中国有关之西藏佛教
- 13. 《唯识三十颂》悬论
- 14. 中观宗“不许诸法有自相”的问题
- 15.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 16. 中观宗不许“自续”的问题
- 17. 中观宗“不许自证分”的问题
- 18. 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
- 19. 从为什么皈依三宝谈到皈依三宝后应做些什么
- 20. 略谈定学
- 21. 佛的出家到证果
- 22. 信的问题──在汉藏院纪念周讲
- 23. 律经
- 24. 《大般若经》中“一百零八句法”简介
- 25. 《般若八千颂》与《现观庄严论》对照科目
- 26. 《现观庄严论》中八品七十义略解
- 27. 龙树菩萨的六部论
- 28. 甘肃噶登协主却稞寺学习五部大论的课程
- 29.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造作、翻译、内容和题解
- 30.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
- 31. 《法相唯识学概论》序
- 32. 读虚大师《佛教革命失败史》之后
- 33. 驳欧阳渐《法相辞典·叙》
- 34. 驳欧阳渐辨虚妄分别──即再驳《法相辞典·叙》
- 35. 评《藏密答问》
- 36. 答《阅评藏密答问随笔》
- 37. 答《威远佛学社驳文》
- 38. 论学僧之成绩──汉藏教理院开学训词
- 39. 欢迎缅甸访华团
- 40. 嘉曹杰(1364-1432)
- 41. 克主杰(1385~1438)
- 42. 僧成(1391~1474)
- 43. 善慧法幢(四世班禅1957~1660)
- 44. 善慧海
- 45. 太虚台记
- 46. 略述太虚大师之悲愿及其伟业
- 47. 著者入藏的经过
- 48. 法尊法师自述
- 49. 致太虚法师书
- 50. 与法舫法师书
- 51. 复苇舫法师等书
- 52. 与福海先生书
- 53. 致胡子笏居士函
- 54. 复刘宇民居士书
- 55. 致各地同学书
- 56. 编后记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