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不安心理
大师,我想问:
我是一名三十五岁的未婚女性。一直从事着自由职业,却长期被不安和对老后的担忧困扰。收入的不稳定是一个原因,而对于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似乎引发了我内心更大的不安。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所以很难树立一个目标。过着这样没有定数的生活,我只能时常在心中劝慰自己:没关系,人都是活在当下,把握当前的时光便好。
我能做的,就是握住分分秒秒,去奋斗,去享受。但即便抱着这样的人生观过活,我仍忍不住怀疑:真的可以不在乎自己爱或不爱,心怀感激地做好当前的事情就可以吗?对于这种没有计划支撑的飘渺未来我感到心慌。
真的是只要清醒地活在这一秒,努力营造当下的幸福生活就可以吗?真的是这样吗?
清醒地活在当下
所谓人生,从不是万事遂愿的。但这位女士却奢望生活能顺坦自由,随心所欲。这本就是一己贪念,这贪念太过巨大以致难以计量,可这位女士还称自己没什么贪欲。渴盼着能随心所欲地做尽所有想做之事还能有不错收入,却口口声声说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大概所谓的“没有目标”,也不是真的“没有”,而是尚不明确是该将富可敌国作为目标,将权势显赫作为追求,还是将成为上层名流定为梦想。
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心之所以会变得惴惴不安,是因为你总是追问自己:“如果我以后的光景很艰辛很不堪该怎么办?”你太过于担忧自己的未来。如果过于频繁思考这个问题,就容易跌入一个不真实的梦境。
假设你突然想到“我是不是没关好煤气就出来了?”“我刚刚煮咖啡来着,到底有没有把火停掉?”之后你会接着想“水若是煮干了,上面的容器会被烧化,那房子岂不是要着起火来?”担忧在你的心里像荡开的涟漪,一圈又一圈地扩散,搅得你心神不定。而这本是你的一个猜想,你怎能深究不止?房子着火是没影儿的事,问题在于你顺着自己的一个猜想不断走向极端,把自己整个人搞得紧张兮兮。事实上你可能在出门前已将煤气关闭,咖啡也没来得及煮,房子也安好无恙,而你却被由一个猜想而衍生的恐惧给套牢了。
举个例子看吧。有人在梦中遭强盗追杀,情急之下冷汗涔涔。但在床边的人看来,这个人绝对没有理由在担心受怕。为什么呢?因为在醒着的人看来,他不过是沉沉入梦而已,睡得这么酣畅,哪还有什么可忧可惧之事?而睡梦中的人则为保住性命六神无主,慌不择路。就是因为他入梦太深,对梦境信以为真,才会如此焦虑忧惧。
同样道理,亲爱的读者们,即使你醒着,但只要你在某些不着边际的想法上纠结不止,就会如同置身梦境,虚实难辨。当你陷入回忆,漫步于昔日的小道上时,就宛如做着一个梦。你在看电影或是读小说时,也会将那幻境误认作现实。你全身心地构筑并游荡在你的幻想中,那这幻想,于你来说已然就是现实。所以,焦躁不安起因于你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过于频繁过于沉迷,从而引发恐惧和忧虑;而痛苦烦恼,则是源自你对过去的怀念而已。
所以说,要在这一刻活得清醒,你就要从自己编织的梦境中醒来,摆脱那些无谓的猜想。不是说要你丢弃所有的回忆。回忆过去,不等于沉湎纠缠;遥望未来,也不是深陷幻想。
回忆可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你的意志管束不了它。你胸腔中的那颗有力跳动的心脏,不是说停就能停的。回忆也像心跳一样,是一种身体机能。静坐冥想,如果能心清脑静,全无杂念当然最好。但往往是越想心静,越是管不住那些漂浮不定的思绪。要注意的是,我们所以如此,是因为对这些思绪太过专注,由此引发苦恼。
诸位在倾听佛经时本该专心致志,可往往是听着听着,就顺着佛经中的某个词语开始联想自己的旧时经历。思绪也陷入这联想中,对耳边的佛音听而不闻。这就像我对着一个睡着的人说一堆话,那人醒来后没有一丝印象,因为在我滔滔不绝时,他正全心全意地做梦呢。诵经时坐在后面犯困或开小差的人就是这样,睁着眼睛,看似在听,实则早已神游太虚,心思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