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案:篇言十二,实□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不数而□之者,
阖闾霸盟上国故也。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①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
②纣为象箸③而箕子唏。④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
至厉王,以恶闻其过,⑤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⑥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
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⑦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⑧诸侯恣行,⑨淫侈不轨,贼臣炿
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
楚介江淮,⑩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曪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
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⑾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
口受其传指,⑿为有所刺讥曪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
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
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⒀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
下观近势,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⒁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
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
⒂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⒃上大夫董仲舒
推春秋义,颇着文焉。⒄
注①索隐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
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谱谍之说,故杜元凯作春秋长历及公子谱。盖因于旧
说,故太史公得读焉”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师挚,太师之名。周道衰微,郑韂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
太师挚识关雎之声,首理其乱也。”
注③索隐邹氏及刘氏皆音直虑反,即鳀也。今案:箕子云“为象箸者必为玉桮”,
则箸者是樽也,音治略反。
注④索隐唏,呜叹声,音许既反。又音希,希亦声余,故记曰“夫子曰嘻其甚也”,
亦饩音也。
注⑤索隐恶,乌故反。过,古卧反。故国语云“厉王止谤,道路以目”是也。
注⑥索隐彘,地名,在河东,后为永安县也。
注⑦索隐挟音协也。
注⑧索隐伯音霸。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注⑨索隐下孟反。
注⑩索隐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界。一云介者夹也。
注⑾索隐文去重。去,羌吕反。重,逐龙反。言约史记修春秋,去其重文也。
注⑿索隐传音逐宣反。
注⒀索隐铎椒所撰。名铎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词故也。
注⒁正义案:其文八篇,艺文志云十五篇,虞卿撰。
注⒂索隐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宋有公孙固,无所述。此固,齐
人韩固,传诗者。
注⒃索隐案:张苍着终始五德传也。
注⒄索隐作春秋繁露是。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①隆
于神运,②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③诸要难。④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
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着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⑤要删焉。⑥
注①索隐上音疏具反,谓阴阳术数之家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通’也。”
注③索隐壹观。音官。
注④索隐下奴丹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治国闻者’也。”
注⑥索隐为成学治文者要删焉。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
此篇焉。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揜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