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阅读:《 史记 》
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①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髃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②注①索隐音如周礼“盎齐”,乌浪反。注②集解如淳曰:“盎为兄所保任,故得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①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②主亡与亡。③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④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⑤“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注①集解徐广曰:“自,一作‘目’。”
注②集解如淳曰:“人主在时,与共治在时之事。”索隐按:如淳云“人主在时,与共理在时之事”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不以主亡而不行其政令。”索隐如淳云“不以人主亡而不行其政令”。按:如说为得。
注④索隐庄,严也。
注⑤正义望,怨也。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①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注①集解汉书作“请室”。应劭曰:“请室,请罪之室,若今钟下也。”如淳曰:“请室,狱也,若古刑于甸师氏也。”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柰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传驰不测之渊,①虽贲育之勇②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韂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柰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注①集解瓒曰:“大臣共诛诸吕,祸福尚未可知,故曰不测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孟贲、夏育,皆古勇者也。”索隐贲,孟贲;育,夏育也。尸子云“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战国策曰“夏育叱呼骇三军,身死庸夫”。高诱曰“育为申繻所杀”。贲音奔也。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①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②持节夹乘,说盎曰:③“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作‘谈’字。”
注②索隐案:汉旧仪云“持节夹乘舆车骑从者云常侍骑”。
注③集解徐广曰:“说,一作‘谋’。”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閴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①百金之子不骑衡,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③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注①索隐案:张揖云“恐檐瓦堕中人”。或云临堂边垂,恐堕坠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行’。”骃案:服虔曰“自惜身,不骑衡”。如淳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韦昭曰“衡,车衡”。索隐张晏云“衡木行马也”。如淳云“骑音于岐反。衡,楼殿边栏楯也”。韦昭云“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
按:如淳之说为长。案:纂要云“宫殿四面栏,纵者云槛,横者云楯”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①袁盎引却慎夫人坐。②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③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注①正义苏林云:“郎署,上林中直韂之署。”
注②集解如淳曰:“盎时为中郎将,天子幸署,豫设供帐待之,故得却慎夫人坐。”
注③集解张晏曰:“戚夫人。”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①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为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注①集解如淳曰:“调选。”
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还,愧其吏,乃之丞相舍上谒,求见丞相。丞相良久而见之。盎因跪曰:“愿请闲。”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曰:“吾不如。”袁盎曰:“善,君□自谓不如。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上日闻所不闻,明所不知,日益圣智;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盎素不好晁错,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闻,晁错谓丞史曰:①“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②今兵西乡,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③晁错犹与未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闲,错去,固恨甚。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其语具在吴事中。使袁盎为太常,窦婴为大将军。两人素相与善。逮吴反。诸陵长者长安中贤大夫争附两人,车随者日数百乘。
注①集解如淳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事未发之时治之,乃有所绝。”索隐案:谓有绝吴反心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盎大臣,不宜有奸谋。”
及晁错已诛,袁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袁盎自其为吴相时,*(尝)*有从史尝盗爱盎侍儿,①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言“君知尔与侍者通”,乃亡归。袁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及袁盎使吴见守,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公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儿者。”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②吾不足以累公。”司马曰:“君弟去,臣亦且亡,辟吾亲,③君何
患!”乃以刀决张,④道⑤从醉卒*(直)*隧*[直]*出。司马与分背,袁盎解节毛怀之,⑥杖,步行七八里,明,见梁骑,骑驰去,⑦遂归报。
注①集解文颖曰:“婢也。”
注②集解文颖曰:“言汝有亲老。”
注③集解如淳曰:“藏匿吾亲,不使遇害也。”索隐案:张晏云“辟,隐也。言自隐辟亲,不使遇祸也”。
注④集解音帐。索隐案:帐,军幕也。决之以出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决开当所从亡者之道。”
注⑥集解如淳曰:“不欲令人见也。”
注⑦集解文颖曰:“梁骑击吴楚者也。或曰得梁马驰去也。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袁盎为楚相。尝上书有所言,不用。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沈,相随行,□鸡走狗。雒阳剧孟尝过袁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①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余乘,此亦有过人者。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②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今公常从数骑,③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骂富人,弗与通。诸公闻之,皆多袁盎。
注①集解如淳曰:“博荡之徒。”或曰博戏之徒。
注②集解张晏曰:“不语云‘亲不听’也。”瓒曰:“凡人之于赴难济危,多以有父母为解,而孟兼行之。”索隐案:谓不以亲为辞也。今此云解者,亦谓不以亲在而自解。
注③集解徐广曰:“常,一作‘详’。”
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后刺君者十余曹,②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③所问占。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注①索隐按邹氏云“塞”当作“露”,非也。案:以盎言不宜立弟之义,其后立梁王之语塞绝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曹,辈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棓,一作‘服’。”骃案:文颖曰“棓音陪。秦时贤士,善术者”。索隐文颖云棓音陪。韦昭云棓,姓也。
晁错①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②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③
注①索隐上音朝,下音厝,一如字读。案:朝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谓子朝之后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先即先生。”索隐轵张恢生所。轵县人张恢先生所学申商之法。
注③集解应劭曰:“掌故,百石吏,主故事。”索隐服虔云“百石卒吏”。汉旧仪云“太常博士弟子试射策,中甲科补郎,中乙科补掌故”也。
错为人硡直刻深。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②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③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注①集解韦昭曰:“术岸高曰峭。”瓒曰:“硡峻。”索隐案:韦昭注本无“术”字。或云术,道路也。峭,七笑反。峭,峻也。
注②正义韂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征之,老不能行,遣太常掌故□错往读之。年九十余,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太子称家。”瓒曰:“茂陵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闲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①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②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闲,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
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注①集解徐广曰:“九,一作‘公’。”
注②索隐上音乃恋反。谓墙外之短垣也。又音而缘反。正义上,人缘反。壖者,庙内垣外游地也。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①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却。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諠哗疾□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②多怨公者,何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言景帝曰‘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非久长策,不便,请削之’,上令公卿云云。”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讙’。”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①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②闻□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③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注①正义汉书作“邓先”。孔文祥云名先。
注②集解如淳曰:“道路从吴军所来也。”瓒曰:“道,由也。”
注③索隐上音其锦反,又音其禁反。
邓公,成固人也,①多奇计。建元中,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一年,复谢病免归。其子章以修黄老言显于诸公闲。
注①正义梁州成固县也。括地志云:“成固故城在梁州成固县东六里,汉城固城也。”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①时以变易,②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雠,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注①集解张晏曰:“资,才也。适值其世,得骋其才。”
注②集解张晏曰:“谓景帝立。”
【索隐述赞】袁丝公直,亦多附会。揽辔见重,却席翳赖。朝错建策,屡陈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国泰。悲彼二子,名立身败!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正序 倒序
- 1.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 2. 卷二·夏本纪第二
- 3. 卷三·殷本纪第三
- 4. 卷四·周本纪第四
- 5. 卷五·秦本纪第五
- 6. 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 7. 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 8. 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 9. 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 10. 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 11. 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
- 12. 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 13. 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
- 14. 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 15. 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 16. 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 17. 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 18. 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 19. 卷十九·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 20. 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 21. 卷二十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 22. 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 23. 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 24. 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 25. 卷二十五·律书第三
- 26. 卷二十六·历书第四
- 27. 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
- 28. 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 29. 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
- 30. 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 31. 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 32. 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 33. 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 34. 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 35. 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 36. 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
- 37. 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 38. 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 39. 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 40. 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 41. 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 42. 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 43. 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 44. 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 45. 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
- 46. 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 47.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 48. 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 49. 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 50. 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51. 卷五十一·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 52. 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 53. 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 54. 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 55. 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 56. 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57. 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 58. 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 59. 卷六十·王世家第三十
- 60. 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 61. 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 62.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63. 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 64.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 65. 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 66.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67. 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 68. 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 69. 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 70. 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 71. 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
- 72. 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 73.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74. 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 75. 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 76. 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 77. 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 78. 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 79. 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
- 80. 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 81. 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 82. 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 83. 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84. 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 85. 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86. 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87. 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 88. 卷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 89. 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 90. 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 91. 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92. 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 93. 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 94. 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 95. 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 96. 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97. 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 98. 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 99. 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 100. 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 101. 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 102. 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 103. 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 104. 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 105. 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 106. 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 107. 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 108. 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 109.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 110. 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 111.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 112. 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 113. 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 114. 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 115. 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 116. 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 117. 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118. 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119. 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
- 120. 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121.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122. 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123. 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124. 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125. 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126. 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127. 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128. 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129.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