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17:0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净宗要义 》

第一


1、正依经典

  《无量寿经》 二卷 曹魏 康僧铠  译

  《观无量寿经》 一卷刘宋 僵良耶舍  译

  《阿弥陀经》一卷 姚秦 鸠摩罗什  译

2、七祖著书

  龙树菩萨(西元二——三世纪)《易行品》一卷《十二礼》一卷

  天亲菩萨(西元四——五世纪)《净土论》二卷

  昙鸾大师(四七六——五四二)《净土论注》二卷《赞阿弥陀佛偈》一卷

  道绰禅师(五六二——六四五)《安乐集》二卷  

  善导大师(六一三——六八一)《观经疏》四卷《法事赞》二卷《观念法门》一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

  源信大师(九四二——一0一七)《往生要集》三卷

  法然上人(一一三三——一二一二)《选择本愿念佛集》二卷

3、七祖发挥

  龙树菩萨 难易二道 信疑决判 现生不退 称名报恩

  天亲菩萨 一心归命 五念门 五果门

  昙鸾大师 自力他力 往还二回向 三不三信

  道绰禅师 圣净二门 三信详述

  善导大师 正杂二行 顿渐二教 光号因缘 二种深信

  源信大师 专杂得失 报化二土

  法然上人 选择本愿 行信为本

 


二、判教
 

  净宗以[圣道]、[净土]二门,判释一代佛教

  圣道门:大小半满,显密权实。是此土入圣之教。

  净土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往生净土之教。

  圣道门中,有竖出、竖超。法相、三论为竖出;华、天、禅、密为竖超。

  净土门中,有横出、横超。以诸行往生为横出,是自力;以念佛往生为横超,是他力。

  附图:

 
 

 


三、三时
 

  法有三时: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佛灭后五百年间,有教、行、证。

  像法:五百年后一千年间,有教、行,而无证。

  末法:一千五百年后,一万年间,有教,而无行,证。

  现在是佛灭后二千五百余年,人劣才暗,不能践圣道而登大果,是所以圣道门不振也。以不可行之法,强于不能行之人,迫鸡入水,岂理哉!

  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净土门者,阿弥陀佛之本愿也,竖恒三时,横该五乘。无不可行之时,无不能行之人。《大经》曰:[当来之世,经道灭尽,特留此经,止住百岁。]末法万年后,尚住百岁(久住不灭之意),何况万年之间。教与时契,行与机符。故净土门之真证,以今为盛。

  入末法,而尚恋圣道,如夏天著裘,冬天著葛,于理不当。

  附图:
 

 


 
四、四法
 

  四法:真实[教、行、信、证]。

  真实教——《无量寿经》:释尊的言教,在于说明阿弥陀佛的功德,而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真实行——六字名号。出于第十七愿。[南无阿弥陀佛]之大行:弥陀之名,此名是大功德的结晶,也是我们往生净土必须领受的。凡是众生要成佛,非精进修行,累积功德不可,所以圣道门的行者为了成佛而修六度万行,积聚福慧二庄严的功德。然而阿弥陀佛预知像我们这种愚痴暗钝的众生,终究不能成就困难的修行,因而代替我们经过永劫的发愿修行,并将其功德善根纳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而回向给与我们,我们若领受此六字名号,则此名号之大善大功德完全成为自已的功德,如同父母的所有财产,完全由独生子继承,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往生净土的[真实行],是[他力的大行]。

  真实信——至心、信乐、欲生之三心。出于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之三信:约而言之,即是信[南无阿弥陀佛]的一个信心。虽然阿弥陀佛将功德善根摄入[南无阿弥陀佛]中,若我们没有能信的信心,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信之一念中,大善大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然而这能信的信心。并非我们众生所能发起,散乱粗动,以疑盖为本性的凡夫,始终不能起信,因而阿弥陀佛将佛心中之真诚给与我们,使我们起信,如同父母之真诚澈入儿心,使儿心自然心向父母,怀念父母。行既是他力之行,相同的,信心也是他力回向之信心。

  真实证——必至灭度。出于第十一愿。[难思议往生]:净土之证是心思语言都达不到的不可思议之证,此种之往生,往生即成佛,以凡夫之身,往生即时与弥陀同体之证果。

  遇善知识,教以名号之行,众生闻信,而得往生证果。

  附图:
 

 


五、摄生三愿
 

  五种译本,虽然互有详略;分段对照,亦可更显微意,但仍应以[康僧铠]所译之《无量寿经》为主,而以其他四译为从,有主有从。即使后人有所会集,也不可直以会集本代替《无量寿经》,何以故?在此姑且以愿文略而言之:此经的根本意趣在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中以十八、十九、二十为[摄生三愿],此三愿详明众生三种机类,[机]有三,故[愿]亦以三应之。此三愿文及其[成就文],在康僧铠所译之《无量寿经》,非常简洁整严,文约而义丰,词畅而理圆,明朗爽口,易持易记;非其他四译所及。

  三愿之中,以第十八愿意为真实,称为[愿王]。此愿与其成就文紧密不混乱的关系,若以表列出,便一目了然:

  第十八愿(因愿)成就文(果力)对照表:

 

  弥陀建立三愿非漫无标准,而是契应三种根性的众生,众生根性,高下不等,有纯他力;有纯自力;有半他力、半自力,若仅以一愿,即不能遍救一切众生。所以弥陀立第十八真实之愿以救度纯他力之机;又再开方便,立第十九愿以诱引纯自力之机;立第二十愿以诱引半他力半自力之机。十九、二十是方便愿,目的是为了导入第十八真实愿。何以十九、二十是方便愿?因为修此二愿的机类还有疑心的执情,不能明信佛智、不完全任凭佛力。将此三愿,列表于左,当能一目了然。

 


  有无疑心,其往生之果,截然不同。请以三愿文配当此经下卷末[胎化段]之经文,更能一目了然: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第十九愿)

  ...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第二十愿)

  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等众,是故于彼国,谓之胎生。

  (十九、二十愿之生处,属化土)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修诸功德,信心回向。 ——(第十八愿)

  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十八愿之生处,属报土。)

 


  以三愿文配当[胎化段]之经文,可明知三愿最大差别,在于[信]的不同:

  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明信佛智,信心回向之[信乐]。

  第十九愿:至心发愿——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发愿]。

  第二十愿:至心回向——犹信罪福,修习善本之[回向]。

  第十八愿之至心信乐:已经完全舍弃杂行杂修自力的心,没有自己的计度、筹量,而[至心信乐]地完全任凭弥陀本愿力的救度;此后长在一生,短在十念的称名念佛;故言[信前行后]。如善导大师言: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
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观经疏》<玄义分>)

  第十九愿之至心发愿:以[疑惑佛智,修诸功德(六度万行)]之自力行,然后[至心发愿]求生极乐之行者;故言[行前信后]。如善导大师言:

[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
       (《观经疏》<玄义分>)

  第二十愿之至心回向:以[疑惑佛智,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植诸德本)]。[善本]、[德本]即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此名号是真实行,是纯他力,但以自力疑心修持此名号,然后[至心回向]求生极乐之行者,他力中犹带自力;故言[行前信后]。如亲鸾大师言:

  凡大小圣人,一切善人,以本愿嘉号为已善根故,不能生信,不了佛智,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无入报土也。(《教行信证》〈化身土卷〉)

  简略提出上面几点,以《无量寿经》为主,而对照其他四译,以更进一步窥探佛陀的微言大意。

  此对照本的经文句读及注脚是依据《大正大藏经》,右边数字也是《大正大藏经》的页码、段、行。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