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阅读:《 六祖坛经 》
忏悔·第一节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诳染,从前所有恶业憍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罪不灭,后过又生,前罪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忏悔·第一节
正序 倒序
- 1. 行由·第一节
- 2. 行由·第二节
- 3. 行由·第三节
- 4. 行由·第四节
- 5. 行由·第五节
- 6. 行由·第六节
- 7. 行由·第七节
- 8. 行由·第八节
- 9. 行由·第九节
- 10. 行由·第十节
- 11. 般若·第一节
- 12. 般若·第二节
- 13. 般若·第三节
- 14. 决疑·第一节
- 15. 决疑·第二节
- 16. 定慧·第一节
- 17. 坐禅·第一节
- 18. 忏悔·第一节
- 19. 忏悔·第二节
- 20. 忏悔·第三节
- 21. 机缘·第一节
- 22. 机缘·第二节
- 23. 机缘·第三节
- 24. 机缘·第四节
- 25. 机缘·第五节
- 26. 机缘·第六节
- 27. 机缘·第七节
- 28. 机缘·第八节
- 29. 顿渐·第一节
- 30. 顿渐·第二节
- 31. 顿渐·第三节
- 32. 护法·第一节
- 33. 付嘱·第一节
- 34. 付嘱·第二节
- 35. 付嘱·第三节
- 36. 付嘱·第四节
- 37. 付嘱·第五节
- 38. 付嘱·第六节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