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0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我就是这样的活佛 》

第六章、信仰

佛教的信仰,令人清醒、恬淡、悦乐和无私。2500餘年的歷史造就了佛教坚毅而独特的精神,那就是啟迪昏蒙、开啟智慧、不畏艰难、积极入世、化导群生、保持位格。所以,一切对佛教抱有坚定信仰的人,终将拥有一个高妙自在大智大慧的人生。
  佛教的信仰,能给亲人带来祥和,给朋友带来精进与光明积极的心智,给社会带来和谐互爱的风尚。在人生的究竟意义上,孕育著大乘菩萨的实现人生和服务社会的精神。这种崇高的信仰,使人们突破根深蒂固的贪、、痴恶习,展露本身具有的佛性,继而达到度己度人、济世利生的目的。
  一、佛无边
  信仰佛教的人,大都懂得将佛法的真理运用於现代生活之中,使现代人能够体会出佛法的无穷奥妙。人生的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是无明(愚昧),而「佛」的含义便是消除无明,获得最高智慧的境界。因此,信仰佛教即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常常有人说:「我们是很普通的人,学习佛法是高僧大德的事情,我们哪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必须有佛骨(善根)奇缘。我们日日為生活、养儿育女都来不及了,哪有心情和时间去学佛?」还有人认為佛法过於深广,索性不接触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一个人出外远行,遇到暑期太阳当头天气很热的时候,走了半天路到了中午,又饥又渴。肚子饿还可以忍耐一阵子,口渴却很难忍受,想寻找水来解渴。后来他找到了一条河,水又那麼清澈,真是如救命星降临!可是这人又想,水那麼多我喝得了吗?所以就待在那裡不敢喝。恰巧来了一个过路的人,好奇地问:「你為什麼待在这裡?」他说:「我十分口渴,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条河,可是河水这麼多,我恐怕喝不完而烦恼。」过路人说:「你只要喝你所需要的量就够了,何必统统喝完呢?」
  我们的人生就如同喝水。我们眾生自始以来六道轮迴,已经受了无量无边的苦报,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这种能解脱生死的方法,而一些人竟然觉得佛法无边,八万四千法门,如何能学得完呢?而且修行之路又那麼遥远,何时才能修成功呢?所以望佛兴叹,不肯用功修行,也不肯研究佛法。
  须知佛陀一生说法,对什麼人说什麼法。佛必须适应上中下根的人而说种种法;而且世界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人又有各人的思想和见解,所以佛法就无量无边。不论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都能学佛,所以叫「佛法无边」。无边的佛法是不变的,因為它没有限定,所以会随著各种语言和思想表达出它不变的本质。无论时空如何变幻,佛法自始至终都是永恆的珍宝。
  二、八正道
  佛法中有一些我们大家都有必要知道的精华部分。之所以有必要知道,是因為佛祖的教训,都是有关人生的。其中,八正道的道理对於我们的人生是有很大帮助的。
  八正道由八个部分组成:
  一、正见。我们对於这个宇宙和人生,应该要有正确的见地。不能被许多虚幻的表象迷惑住。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我们在看待人生的狂喜或者失意时才能调整好心态,而不患得患失,才能够真正逍遥自在地享受佛法和生活。
  二、正欲。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数不清的慾念。我们看见美好的事物会想要得到,看到财富能够换来更多满足肉体慾望的东西,我们也会產生对於财富的渴望。我们所仇恨的,我们会不经意地诅咒他;我们所爱的,我们会牺牲自我去成就他。这些,都来自於我们的人欲。佛法的作用,不是要灭欲,而是要引导这些慾望,成就这些慾望。我们更可以帮助我们所爱的所恨的都皈依佛法,那样我们会发现满目都是善,都是可爱的事物,我们自己的慾念也会去芜存精,从而引导出佛心佛性。对於世间的财富,我们明白,它是无;当它仅仅在个人手中时,它又是有;当它通过你的手分散到那些需要它的人手中,它的有便体现在那些人的幸福笑靨之中。
  三、正精进。我们要克服惰性,用勇猛精进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有人喜欢说:「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我看来,直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拚搏,要追求,要把惨淡人生化為辉煌篇章,靠的正是坚持与勤奋。佛给予每个人的绝对不会是惨淡的人生,因為佛爱人,我们对佛法的尊崇也需要在努力的奋斗中体现。
  四、正业。这一条讲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人生定位与设计,不可妄学他人。只有正确定位自己,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正语。言语文字是人与人交流的辅助工具,由此可让他人在短时间内瞭解你,对你產生好的或者坏的印象。语言是人们成為朋友的第一步,是国与国沟通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对他人说话时,要切记不可把自己的情绪随意带入交谈中,以免我们自己的不快影响他人的情绪。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语言让别人感受到快乐的存在并且受到感染。这就是正语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
  我们要学会说爱的语言。爱语,是指安慰语、祝贺语、清净语和殊胜语。语言之於人生,关係至大。人与人之间情感之维繫,意志之传达,思想之交流,无一不以语言為媒介。不善於辞令或口不择言的人,势必成事不足,败事有餘。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特别是实践慈悲,志在利人、教人的菩萨,不但要辩才无碍,常以欢喜言词说些令人欢喜的话,常用欢喜言词说真实的话,常用欢喜言词说正法的话,及常以欢喜言词说引导眾生接受真理的话,还要审情度势,说契情、契理、契时、契机的话。否则,当人办丧事时,却说祝贺话,岂独词不达意,亦令人反感,而你的善意,反而变成恶意。
  六、正行。个人立身处世的行為比语言更為重要,即人类立身处世必须遵从道德、政治、法律的标準。据人各有心不可强制侵犯的原则,及自心他心可以感应交通的原则,人当自治亦当有公平之政治。此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我们学佛的人,在行為上不仅要遵从佛法,更要遵从道德、政治和法律,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还要平等地与人交往,这就是所谓的正行。
  七、正念。念者,是习熟明见而忆念之意。这是正语和正行的基础,是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上的。
  八、正定。学习佛法,要有定力。生活中做每一件事也都同样如此。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隻小狗在树下休息,一阵风吹来,把树枝折断了,刚巧落在它的背脊上。它就走开,到一个露天的地方去休息,长久地闭了眼睛,不寻找树枝掉下来的原因,也不再去看那株树。直到天色晚了,还是留在那裡。可是后来,它又张开眼睛,远远地看见一阵风正吹过那株树,所有枝椏都在不停地摇动著,它就自言自语地说道:「树在叫我了!」重又回到树下去。这便是说,学修佛法,志愿要坚定不移,不能因為师长的轻微呵责就离去,等到遇到种种烦恼,才再去亲近师长。这样来来回回,浪费时间,实在愚笨而可笑。
  三、信智慧
  佛法是无边无尽的,但是对於我们每个人来说,只要学自己所需要的、自己能够受持修行的,也能有所成就。比如读书,有人只读到中学毕业,有人要进大学,有人要读研究生或是到国外留学,都由各人的环境志愿而决定。并不是人人非得大学毕业不可,也不是必须大学毕业才能做事。读一年书有一年的学问和知识,读二年即有二年的知识学问。就是不在学校读书,一面做事一面求学也可以升学。读书也并不是非考到博士学位不可,有多少知识就能做多少事情。
  佛法流传世间已经2500多年了,传来中国也已经有2000年歷史。佛法已经深入民间,和一般人的信仰打成一片,可以说是金字招牌老字号。外道常常欲利用这金字招牌而招摇撞骗,却不肯虚心研究佛法;也有很多人对佛法有误解,认為一定要出家才能修得佛法。那都是一种偏见。
  佛法是指佛陀所传之法。佛法分显密两个部分,显法佛经称「三藏」,即经、论、律三藏;密法佛经称「四续」,即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续经。正如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中所说:「一切教乘并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属教诲。」三乘四续、显密佛法都是应机教化的方便法门,无一样无价值,无一样不重要。因此,藏传佛教坚持大小乘并重,显密结合,外持声闻戒,内修菩萨行,密修二次第(无上密法),闻思修并重,戒行与正见并重,修德与修慧并重,度眾和自度并重等教义原则。
  佛法教人正确认识人生和世事,正确对待自己和眾生世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即美德和慈悲心,开发明察事物本质的真智和正确处世為人的方便智慧。总之,学佛法既自利又利他。
  那麼如何进入佛法这座「宝山」呢?龙树菩萨在《致国王书》中说:「入道之法简言之,就是信念与智慧,有信能使归向法,有智能够见真理,二者之中智為主,先决条件是信念。」
  我想,这段话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