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0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我就是这样的活佛 》

第九章、人性的优点

宇宙间处处瀰漫著善,这在轮迴之中已经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当善一旦离开我们的生活和行為时,痛苦便随之而来。克服自私的动机,发展更多的慈悲,我们自身的佛性就会逐渐地显示出来。
  一、善良是人的本性
  寂天菩萨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样的喜悦,
  完全来自希望别人快乐;
  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样的痛苦,
  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快乐。
  当我们把别人的快乐看成是自己的快乐,那麼快乐就会充满我们的整个人生,而人生的出发点和理想应当建立在人的善心之中。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我们懂得结交朋友,却不会结交沾满恶习的朋友,助紂為虐的人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可怕蛀虫。与一些心存恶念的人同流合污,那麼自己也会沦落為无恶不作的人,也就永远摆脱不了罪恶感的纠缠;虽然身处在这个世界,但是心灵早已陷入了无边的地狱,内心不会有一天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快乐来自於善良,立足於这个世界的不是十恶不赦的人,而是有著悲天悯人之心的善良的人。
  佛说:「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一个善念可以生佛一样的心,一个恶念就能生魔一样的心。不管是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恶人,学会為做错的每一件小事反省和懺悔是很重要的,也是我们向善的具体表现。能够最终获得解脱的人都是拥有一颗善心的人。
  其实佛经已经告诉我们,寻求解脱和帮助他人解脱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我们所享受的暂时安乐就像是青草尖上的雨露,瞬间就会消失,就像有的人在尽情狂欢后便是心灵的失落一样。
  二、用明灯照亮心灵
  佛说:「恶趣(即不良的兴趣)就是苦的源泉,善趣(即有意义的爱好和善行)是快乐的根源,苦与乐,皆是由善趣和恶趣而来,即使关係到自己的生死也不要因此去做恶事,时时刻刻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福报,行使善良。」
  人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模范」,经受了一次教训又会重蹈覆辙,很难决心行善到底,只会不断地在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恶。每个人的德性是善良的,因此他们很容易走向善良,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当聆听到一句深入骨髓的教诲或被某一件事所触动时,他也会痛定思痛,决心走向正道。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对一心想向善的人们很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在一个深山裡坐落著一座简陋小屋,这裡隐居著一位不闻世事的贫僧。贫僧以打坐修行為日常生活的全部。
  一天夜裡,一个小偷在黑灯瞎火的深山裡摸索著终於来到了贫僧的寒舍,在门前还休息了片刻,心想:如果这次没有什麼收穫,那麼就白走了这麼多的冤枉路。正在这个时候,屋内的老僧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於是说:「深夜来此拜访的施主请赶快进屋,外面风大容易著凉。」这个小偷更觉得老僧软弱可欺,於是就踹门而入。一看到家徒四壁的小屋,小偷绝望了,像是打了败仗的士兵,一脸的沮丧,还在口中不停地骂著老僧:「你这老东西,早知道这麼穷,我就不用劳心费力地深夜来此,简直是一贫如洗!」
  老僧并没有动怒,只是告诉小偷,自己很满足,并不觉得缺少什麼,并且还劝小偷应改过自新。但是小偷却没有悔改之心,口中还在自言自语,然后垂头丧气地準备离开老僧的小屋。这时老僧叫住了小偷,语重心长地说道:「外面月黑风高,这裡有一个半新的铺盖你可以在路上取暖。」小偷带著老僧给的铺盖消失在茫茫的夜色裡。老僧这时自言自语说:「在黑暗的夜色裡,我应该再送他一盏明灯,好让他找到回家的路。」老僧心存疑虑地入睡了。
  第二天,老僧听到了小鸟熟悉的歌唱,预示著新的一天又来临了。当老僧打开门,却发现他的铺盖放在了门口,老人拿起铺盖高兴地说道:「原来我真的送给了他一盏明灯。」老僧很是欣慰。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送给小偷一盏照亮心灵的明灯,老僧也如愿以偿地送出了他心灵的一盏明灯。
  有时候一句关怀的话和一个小小的充满善意的举动就可以让一个人回心转意,痛改前非。我们的善良就是心灵的那盏明灯。我们应该以善良作為我们事业的平衡桿,用善良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则,那麼处理任何一件事都会游刃有餘,我们就不用担心有太多解决不了的烦恼。
  三、助人即助己
  人性有时候变化无常。一个人的时候会是本能的自我,也就是原始状态的自我;然后就是在一定的秩序和场合中的我,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存在著;再就是超越自我的我,做事往往会超出个人的意愿,也往往让旁观者感到意外。由於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会像变化无常的天气,时而阴,时而晴,时而倾盆大雨,时而艷阳高照。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在矛盾和困惑中改变著自己的行為举止,这很容易让我们感到身心俱疲。唯有一心向善,我们才会坦然而舒泰。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善良不仅仅是為别人著想,更能使自己的内心变得踏实和平静。
  古人云:「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情;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将获得对自己的信心,从而更能爱自己。现代社会学已经指出,利他主义可能是人类生存本能的一部分。
  要修一切善行,一切功德,才会成就无上的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一句话,种下善根,才会生出智慧。
  佛在《金刚经》中有言:「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做无量的好事,便是大善。佛者,即觉悟者,而觉悟的境界正是大善的境界。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