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0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我就是这样的活佛 》

第八章、人性的弱点

佛道难成,就在於人有六种根本烦恼难以解决。
  第一种,贪。就是对喜欢的事物產生一种佔有和执著的心理。
  第二种,。就是对不喜欢的事物產生一种厌恶的心理。
  第三种,痴。就是不明是非、对事理无知的心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无明」。
  第四种,慢。就是仗著自己的权势、势力,以及富贵、聪明、知识、漂亮、家族等,鄙视他人的心理。
  第五种,疑。就是踌躇、怀疑的心理,对事物的因果、规律等犹豫不决。
  第六种,不正见。主要是指在见解上的不正确。
  在以上六种根本烦恼中,贪、、痴称為三毒。从烦恼的断除角度来说,不正见中所包含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称為「五利使」,见道位时完全立刻断除;而贪、、痴、慢、疑為「五钝使」,修道位中才能断除。
  一、烦恼皆由心生
  眾生皆有烦恼,包罗万象的社会是烦恼的发源地。社会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发奋图强的信念,更多的还是紧张的心情和错综复杂的烦恼。
  很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没有烦恼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充满信心,活力十足,并会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当你带著烦恼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比以往困难得多,也要付出加倍的精力和辛勤。於是各种烦恼都成了我们的敌人,成了我们难以克服的一道无形的障碍。烦恼大多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内心由於无法去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事情,於是烦恼也就对我们发起了进攻,心灵脆弱的人就成了被侵犯的对象,因為我们没有能力去制服它。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身眾多的缺点造成的,那就是我们的内心还不够纯善,也没有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减少生活中的烦恼,比如:不要為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也暂时将面子拋开,多一点忍让和宽容,你绝对是这场小争吵中的赢家,也是好心情的最佳受益者。「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含义不仅仅是指面子那麼肤浅吧!如果是这样,那麼為了挽回面子杀人的也有,為了面子放火的也有,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中被执法人员押入囚车的时候面子又去了哪裡?此时挽回面子的办法又在哪裡?被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难道就是挽回面子的结果吗?我们还能指望面子為我们争取什麼人格?要面子就要从广义的有意义的事情中争取,这样的面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子。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一些现实中如同绊脚石一样的不良品质,捨弃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营造我们的家园,从而使我们慢慢地远离烦恼。
  二、寻找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总是在真实和虚偽这两端徘徊,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自己很虚偽,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有原则,有自己真实的一面。但是真的让我们去定位的时候,我们就会犹豫不决,弄不清是在真实地做著自己还是掺杂著一些虚偽。
  其实,正是我们自己一直在给自己製造麻烦,有些人想满足某一种物质上的需求时,一旦达不到要求,就满腹牢骚,甚至是歇斯底里地找人痛骂一顿。还有些人总喜欢发号施令,採取专制的形式,觉得这样显示了自己盛气凌人的威风和权力,就像是演给别人的戏一样,只希望显示自己的表演才华,不知道观眾会对他进行什麼样的评价。还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一半的时间是在生气,一半的时间在消气和叹气,即使物质上非常富有,但总是有很多的烦恼和病魔缠身;这样还会有享受物质的心情和精力吗?这时候才会亲身体验到,只要还能健康乐观地活著就是最大的财富,眼前的名利财富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财富或许能给那些想满足虚荣心的人带来一些快乐,但是内心真正的快乐不是用财富可以换来的。财富换来的应该说只是虚荣心,换来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最多是暂时的快乐。虚荣心随著时间的流逝会变淡,快乐也就随著喜新厌旧的心理慢慢消失。然后几乎找不到快乐起来的理由,看到什麼都觉得很虚假,也就对很多事物產生了厌恶的情绪。这个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心灵的净化和澄清,然后从中慢慢地寻找快乐,寻找出人生中丢失的最重要的东西。
  三、修行就是修心
  没有心灵的寄托和信仰的人往往容易空虚和烦恼,因為他没有内心有力的依靠和能安慰、调节自己心灵的能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本身工作的日益繁忙,再加上对一些琐事的计较和争议,使身心更加疲惫和脆弱,以至於对事情畏首畏尾,烦恼丛生。而一个一心从善、容易满足、容易感动的人,他会明白怎麼对待事情、怎麼摆正心态、怎麼让自己快乐。生活就像是被掌控在自己的手裡,可以随机应变,也可以从容自如,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祥和。
  佛经裡提到修行能够让一个人改头换面,也可以让一个人在从善的第一天就开始种下善果。修行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麼复杂,也不是一定要去闭关才感觉自己在修行。修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达到一种意境,使我们的内心时刻像湖水一样寧静。修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与眾不同,可以让世界充满和煦的阳光,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不到烦恼的存在。
  每一个出家人都是為了摆脱世间的种种烦恼痛苦才去修行,也才会有出家捨弃一切羈绊的念头,活著没有烦恼和痛苦就是最终的目的。而俗世中的很多人总是為暂时的利益而苦恼,从不為真正的人生意义去打算和考虑。
  我们知道修行就是為了修心,為了自己的内心变得慈悲,变得不再縹緲不定。有些时候得到的越多就越產生烦恼,总想著怎麼样才会得到更多,使我们原本就不平静的心更无法满足现状,於是烦恼就会更多。不要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活著,即使不能為他人做些什麼,也要在心裡有著想為别人做些什麼的想法。
  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给他带来烦恼,他就如同成了烦恼的傀儡,每天都要被烦恼侵扰。很多出家人為什麼没有烦恼?就是因為他们修好了自己的内心,没有什麼事情可以让他们烦恼,也不会花心思去寻找带来世间烦恼的事情,在他们的眼裡一切都变得很平淡。其实世俗中人也同样可以把一切看得很淡。
  四、心态决定结果
  我们往往不把一件事情往好处去想,总喜欢去想坏的一面,於是我们会显得很悲观,因此便会產生很多烦恼。就像这个故事所说的那样: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草鞋,就这样母子三人生活得很愉快。两个儿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也感到很欣慰和幸福。但是老妇人突然有一天担心了起来,变得闷闷不乐。老妇人担心下雨的时候小儿子的草鞋不好卖,又担心天气好的时候大儿子的雨伞会卖得不好。老妇人為这事一直在发愁,所以烦恼也就產生了。
  如果老妇人能够往好的方面想,那麼就不用发愁和烦恼了,比如说下雨的时候大儿子的雨伞会卖得很好,而天气凉爽的时候小儿子的草鞋会卖得很好,这样老妇人的心情会是截然不同的。
  我曾经接触过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士,在他们的言语中我发现他们很平易近人,很随和,毫无有钱人财大气粗的架势。我从中看出:越是有地位有势力的人,表现得越和蔼,越显得自己很平凡,并没有目中无人、比别人略胜一筹的感觉,这些人尤其懂得做人的道理;而只有真正成功人士百分之一的成就的人,总是显得自己很有成就,喜欢摆出高人一等的架势,对人也是用不尊重的说话方式来显现自我,整个人如同著了魔似的。正是这两者之间做人方法的差距,使两者的人生质量有著很大程度的差距。前者的人生总是充满著快乐和满足,他们懂得享受人生的乐趣,所以没有太多的烦恼。但是后者的人生就显得要疲惫许多了,在花尽心思表现个人主义的时候烦恼就会不断,那些对人不屑一顾的态度也是强装出来的。这样的人没有烦恼谁还会有烦恼呢?
  五、佛法送给我们的灵丹妙药
  释迦佛出家修道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整个佛教的宗旨,是断除由生老病死而生出的种种忧悲苦恼,解脱人类由既定生存方式所產生的根本痛苦。所以佛法将一切痛苦归根於人的内心,从而提出了「诸恶莫作,眾善奉行,自净其心」的修行宗旨。
  我们只有採取以下的方式才能克服人性的弱点,消除那些不必要的烦恼:
  1、信。就是身心如一、内外一致地崇奉和相信佛法。
  2、精进。就是要勤劳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无贪。就是对生命不生起执著,能够看破、放下种种爱染。
  4、无。对生命的存在及由此存在而引出的种种痛苦,要做到内心温柔清净,对他人不生恼怒之情,从而成就种种善法。
  5、无痴。就是要觉悟,有智慧心;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的现象与规律,不再有迷惑。
  6、轻安。就是要保持身心调畅,和谐统一,轻鬆安稳的状态。只有学修佛法才能达到此状态。
  7、不放逸。就是要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防恶修善。
  8、行捨。这是指远离掉举、昏沉等不平等,从而使心能够平等、正直而住。
  9、不害。因為内心无,所以不做损恼逼害他人之事。
  以上种种方式,正是佛法送给我们的灵丹妙药,对病弱的人性将会產生巨大的疗效。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