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11:4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森林里的一棵树 》

森林里的一棵树(中)

〖烹饪〗

    首先我们要训练我们的身和口远离秽恶,这就是功德。有些人认为要有功德
必须整天整夜地背诵巴利文的经句,但事实上,只要使你的身、口清争无瑕疵,
就是功德了。这并不难解,就像在烹调食物,我们放一点点这个,放一点点那个,
直到恰到好处、美味可口为止。一旦调配出美味的食物时,就不需再添加任何的
东西,因为正确的佐料都已经加了。同样的道理,确定我们的身行和言语没有缺
失,这样就可以带给我们“美味”和恰到好处的功德。


〖疯子〗

    假设一日清晨,你正走在路上要去工作,有个人无礼地向你叫喊辱骂,霎时,
你一听到这辱骂声,正常的心便立刻转变了,你觉得很不舒服,觉得很愤怒和受
辱,所以你想要报复。

    几天以后,另一个人来你家拜访,并且告诉你:“嘿,那几天辱骂你的那个
人,他疯了!而且已经好几年了!他都是这样辱骂每个人,但是没有人会去在意
他说的话。”当你听到这儿,霎时,自在了起来。那以往积郁在你身上数日的愤
怒和不快,完全地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你已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前你还
不知道时,认为那个人是正常的,所以你会憎恨他,同时也导致你痛苦。一旦真
相大白,事过境迁:“噢,他是个疯子!事情原来如此。”

    当你了解到这点时,你觉得很舒服,因为你已亲身体验。了解了以后,你就
能放下。假如你不明白真相,就会去执著。当你认为那位辱骂你的人是正常时,
你可能会杀了他,但当你发现事情的真相——他精神失常,你便觉得舒服多了。
这就是了解真理。

    一个见法的人也有类似的经验。贪、嗔、痴的消失,是以同样的方式消失的。
当我们不了知这三毒时,我们会认为:“我能够怎样呢?我的贪和嗔是如此炽盛。”
这并不是清明的认知,跟以为那疯子是神智健全其实是一样。只有当我们最后知
道他精神失常时,我们的焦虑才得以释怀。没有任何人能告知你这些,唯有当心
亲自体认时,它才能绝灭和舍弃执著。


〖一杯水〗

    来拜访我的人中,有很多在社会上已有著高等的地位,他们当中有富商、大
学毕业的、教师与政府官员。他们内心充满对事物的种种看法。他们太聪明了,
以致听不进别人的话。这就像一杯水。如果一个杯子里充满了肮脏不新鲜的水,
它并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当脏水倒尽,它才有可用之处。你们必须先除去你们充
满意见的心,然后才能领悟。我们的修行是超越聪明与愚痴的,如果你认为你很
聪明、富有、重要、是佛学专家,这就掩盖了“无我”的真谛了。你所见到的只
是自己——我、我的。然而,佛教是入下“自我”的。那些太聪明的人将永远学
不到东西,他们首先必须除去他们的才智——空掉他们的“杯子”。


〖筑堤〗

    在定力的训练里,是去修行以使心能安定和坚毅,这能带来心的平静。通常,
我们这颗心是摇摆不定的,要控制它很困难。心随著感官外驰散乱,就像水到处
流窜一样。虽说如此,人类却懂得如何控制水,而使它更益於人类。人类很聪明,
他们知道如何筑堤防水,兴建大型水库和渠道——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治理水,使
水能更充分地被运用而不致於到处乱窜,最后流到最低处,而浪费了水的功能。

    同样的,这颗已经“筑堤”、被控制、经常训练的心,将会获得难以计量的
利益。佛陀自己教导说:“已被控制的心,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因此,为了最大
的利益,你们得好好训练你们的心!”相同地,我们周遭所看到的动物——大象、
马、水牛等等,在它们能被利用来工作之前,都必须先受过训练,也唯有在训练
之后,它们的力量才能带给我们利益。

    同样的道理,已“筑堤”的心将带来比一颗未经训练的心还要多倍的福泽。
佛陀和他的圣弟子们,和我们都一样在同一个方法下起步——有一颗未经训练的
心。但是,看看他们后来是如何成为我们所尊敬的对象,并且看我们能从他们的
教化中得到多少的利益。真的,看看从这些曾经体验心的训练而为了达到解脱自
在的人们身上,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利益给整个世界。在所有的职业中或任何的
情形况下,一颗受过控制与训练的心是套更好且能帮助我们的设备,训练过的心
可以保持我们的生活平衡,使工作更得心应手。并且要发展和培养理性,以便控
制我们的行动。只要我们追随这颗训练得宜的心,最后,喜悦也会随著增长起来。


〖深洞〗

    大多数人想行善只是为了功德,但是他们却不愿舍弃恶行,这就叫做“洞太
深了”。

    假设有一个洞,洞下面有东西,现在,只要有人将他的手伸进洞里却摸不著
底面的话,他就会说:“洞太深了。”如果有百或千个人将他们的手伸进洞里,
他们也同样会说:“这个洞太深了。”可是,却没人会说是自己的手太短了!我
们必须回到自己身上,退一步反观自己,不要埋怨是洞太深,而应该回过头来看
看你自己的手臂。如果你可以看透这点,那么,在你的性灵道上便能更上一层楼,
进而寻找到快乐。


〖脏衣服〗

    当我们的身体是脏的,而且穿上脏的衣服时,我们的心也将感到不舒服和沮
丧,这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们保持身体洁净,穿干净、整齐的衣服,便能使我
们的心轻快高兴起来。

    同样地,不守戒律,我们的身行和言语也就不清净,这就是造成心理的不快
乐、苦恼而沉重的原因。如果我们远离了正确的修行,这会障碍我们彻见存在我
们心中的法的本质。健全的身行和言语在於一颗正确训练的心。因为是心传达命
令给身和语,所以,我们必须由“训练我们的心”来不断修行。


〖玻璃杯〗

    我如何找到正见呢?我就简单地以手中正握著的杯子回答你们。它对我们而
言似乎是清洁实用的,可用来饮水,更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所谓的正见是要将它
看做是破的玻璃,仿佛已经碎裂了。不久以后,它将破碎。如果你在使用它时,
心存这种见解——它只是元素所组合而成的杯子的形状,终归破灭。那么不论它
发生什么事,你都不会有任何烦恼。同样的道理,身体就像这杯子,它也将破碎、
死亡,你们必须了解这个道理。但是,了解这个道理并不表示你应该结束自己的
生命,就像不应该因此去打碎这杯子或丢掉它一样。杯子是个可以使用直到它自
然破损的东西。同样地,身体有如一辆车子,利用它直到它回归自然。你们该做
的是去了解一切事物的本然。这种正见可以使你们无系缚地生存於整个变动的世
界中。


〖醉酒的人〗

    任何人执著於感官就好比一位肝藏还没被破坏的好酒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
喝得够。他继续沉浸其中,不知节制地喝,喝上瘾了,到后来必定会生病受苦。


〖鸭子〗

    你的修行就好像养鸭一样。你的责任便是喂它和给它水。不管鸭子成长得快
或慢都是鸭的事,与你无关。放下,然后尽你自己的责任。你的责任就是修行。
如果修行的速度迅速或迟缓,清清楚楚即可,别去强迫它。这种的修行具有良好
的基础。


〖空〗

    人们响往涅盘,不过,一旦你告诉他们那儿空无一物时,心里马上起第二想。
但那儿什么也没有,空无一物。看看这儿的屋顶和地板;屋顶代表“有”,而地
板也代表“有”,你可以站在屋顶上,也可以站在地板上,但是,在屋顶和地板
之间的空间却无处可站。没有“有”的地方,就是“空”的所在;直接地,涅盘
即是“空”。人们一听到这儿便退却不想去了。他们怕会见不著自己的孩子和亲
戚。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祝福在家人的时候,会说:“祝你们长寿、美丽、健康、
快乐。”他们就会很高兴,可是,一旦你谈起“放下”和“空”时,他们便不想
听了。但你是否见过一个外表美丽、体力充沛或非常或非常幸福的老人?没有!
然而我们却说:“长寿、美丽、健康、快乐。”他们也非常欢喜。他们执著“有”,
执著生死轮回。他们欢喜站在屋顶和地板上面,很少有人敢“站”在中间的“空”
间。


〖家庭〗

    如果你想寻找佛法,它不在森林里、山里或洞穴中,而是在心里。法有它自
己的语言,那就是“经验的语言”。概念与经验之间有极大的差异。就以一杯热
水里,都会有相同的经验——热,我们可以用不同语言的文字来表达。同样地,
任何人只要深入地洞察内心,不论什么文化、地域或语言也会有相同的经验。如
果在你们心中,赏到了真理的滋味、法的滋味,你们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犹如
父母、兄弟、姐妹,因为你们已赏到了与所有人都一致的“心的本质”。


〖肥料〗

    我们的杂染好似我们修行的肥料。如同我们取一些脏的东西——鸡屎、牛粪,
洒在我们的果树上,长出来的果实才会丰硕且香甜。在痛苦之中,有快乐;在烦
恼(混乱)之中有宁静。


〖火〗

    世上没有一朝可成之事,所以刚开始在我们的修行里,是看不到什么结果的。
就像我常告诉你们的譬喻:一个人试图磨擦两根木棍取火,他告诉自己说:“他
们说这里有火。”於是便开始使劲地磨擦。他很性急,不断地磨擦,就是没什么
耐性,心想火,却一直没有火的影子。他有点灰心,所以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后来又再开始,但是到了那时候,热度都已经冷却,所以进展得很慢。他就是磨
擦持续的时间不够久,以致一再地磨擦又磨擦,直到疲倦了,就将整个工作停顿
下来,再说,他不只是疲倦,同时也变得愈来愈灰心,最后完全放弃且很坚决地
说:“这里根本没有火。”

    事实上,他一直在做,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热度可以引火,火一直潜在那儿,
只是他没有持续到最后。除非我们能达到平静,否则心将依旧如前。因此我们伟
大的导师说:“只要继续做,继续修行。”我们可能会认为:“如果我仍然不懂,
我该怎么办才好?”但是,除非我们如法修持,否则智慧是不会现前的,所以我
们说要持续地修行。只要不停地修行,我们就会开始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修行。


〖鱼〗

    我们不想要欲望,但是,如果没有欲望,为何修行呢?我们要有修行的欲望。
“想要”与“不想要”,两者皆是杂染、烦恼、无明和愚痴。佛陀也有欲望。欲
望一直存在著,它只是心的一种现象。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是,没有执著。
我们的欲望,就好像在网中抓一条大鱼一样——我们需要等待,直到大鱼筋疲力
尽之后,便可以轻易的捕获它。但我们得一直盯着它使它无法逃脱。


〖鱼和表蛙〗

    如果你执著於感官,就跟上了钩的鱼儿一样,当渔夫来了尽管你怎样挣扎,
都无法挣脱。事实上,你并不像一只上钩的鱼儿,而更像一只青蛙。青蛙是把整
个钓钩吞进肠子里头,而鱼儿祗是口被钩住而已!


〖鱼笼〗

    如果你清楚地看到了事物的利害关系,就不须等到他人来告诉你。回想一下
一位在他鱼笼里找到东西的渔夫的故事。他知道有东西在里面,也听到它在鱼笼
里面拍动。他认为是一只鱼,於是便将手伸进鱼笼里,竟发现是另一类生物。他
看不见所以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修鳗,不过也有可能是条蛇。如果将它
扔掉,他也许会后悔……,如果是条鳗,就可以成为晚餐的佳肴。从另外一方面
来看,如果他持续不放,最后竟发觉是条蛇,它可能就会咬他,不过不敢确定。
但是,他的欲望却强烈到不肯放手,只因为那可能就是条鳗。在他抓出的那一刻,
霎时见到是条蛇时,不论如何,都会毫不迟疑地马上扔开它,而不须等到他人喊:
“嘿,那是条蛇赶快扔了它!”亲睹蛇时比听人家的警告更清楚地告诉他应该怎
么做。为什么呢?因为他认识危险——蛇会咬你,并且会导致你死亡。这还需要
有人告诉他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修行直到我们见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
就不会去干预对自己有害的事物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