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8
20:0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观般若道金 》

般若的传入和发展

  般若性空的经典最早传译过来的,始于汉末及晋惠帝时。在汉灵帝光和二年(一 七九年)由支娄迦谶译出《道行般若经》十卷,三十章(有云:由竺佛朔与其合译,孟元士笔记)。《道行般若经》译出后,曹魏朱士行于洛阳首讲此经,讲者认为此经义理未详,立誓西行求梵本。据《佑录放光经记》饶曰:「惜昔大魏颍川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出家学道为沙门,出塞西至于阗国,求得正品梵书胡本九十章,六十万余言。以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晋字法饶,送经胡本至洛阳。住三年,复至许昌。二年后至陈留界仓垣水南寺。以元康元年五月十五日,众贤者共集议晋书正写。时执胡本者于阗沙门无叉罗、优婆塞竺叔兰口传、祝大玄、周玄明共笔受。正书九十章,凡二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一言。时仓垣诸贤者等,大小皆劝助供养。至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写讫。经义深奥,又前后写者参校不能善悉。至太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沙门竺法寂来至仓垣水南寺,求经本写。时检取现品五部并胡本,与竺叔兰更共考校书写,永安元年四月二日讫。名曰:《放光般若经》共二十卷。」《放光般若经》与《道行般若经》古人称之为「大品」与「小品」。它们根本不同点只是广、略的不同而已。

  般若性空典籍的翻译,可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支娄迦谶到鸠摩罗什以前,译有《道行》、《明度》、《光赞》、《放光》等经。第二期是鸠摩罗什时代,译有:《大品》、《小品》等经;《大智度》、《中》、《百》、《十二门》等论。第三期是玄奘大师时代,译有《大般若》等经。第一期性空典籍译出后,《放光般若经》则大行华京,而〈光赞般若经〉却寝逸凉土。

  般若性空的研究,到道安大师先后才大盛行。那个时期有:支孝龙、康僧渊、竺道潜、竺法蕴、支遁、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僧光、竺僧敷等。他们大都以讲习般若性空思想为业。其般若性空之研究在这个时期大盛的缘故,是其学说流行和受人重视,实在于当时时代思潮的影响,因为它与玄学之空有类似之处也。当时我国玄学方面也有所发展,先是王弼、何晏的玄学重老,用《老子》解释《易经》、《论语》等,学说中心主张,从无生有,多局于文句的解释。而此时则着重它意趣所在——解释自由,从而主张自然之说,认为既非从无生,也非有生,而是自生。它不承认创造者,视万物为一体,宣扬以顺化为归的思想。就以佛教学者们来说,也有一小部分人原与玄学者出身相同,又由于佛学是外来思想,当时还不能独立,必须资取玄学家的议论。因而般若学说必然与玄学学说接近,何况当时几位名僧与名士有密切交往,清谈学问,名僧与名士往往并称。这样,一方面影响佛学的研究,使它把重点放在与玄学类同的性空义上,以致使佛学玄学化,才出现何晏、夏侯玄、王弼、竹林七贤等人;另方面,不仅用老庄解释佛,同时还以佛发展了老庄。像这样,老庄玄理为魏晋「清谈」所依托,而般若空观和老庄玄理相似,为晋人所乐从,使般若性空之学说随老庄虚无之说而风行。

  此时性空译籍还没有周备。把般若经典的精神所在加以逻辑的体系说明的论说书如《中论》、《百论》等,还没有传译;而且《道行》「颇有格碍」,《放光》「言少事约」,《光赞》「辞质胜文」意义又不容易通达。因此,各家对于般若性空义的解释不免模糊不清,各有所偏。从而产生支道林、竺道潜等六家七宗说和竺法雅创立的格义化。

  般若学说理论上的这样不纯粹,直到罗什大师来华后,译出大量经典,传播龙树菩萨之性空学后,才逐渐扭转过来,走上佛学自身独立思想途径。罗什以前的佛学研究情况,据僧叡《毘摩罗诘提经义疏序》记载说:「自慧风东扇,法言流脉以来,虽曰讲肄,格义违而乖本,六家则偏而不即。」自罗什以后,格义之所以废除,因佛法是外来宗教。当其初来,难以让本国人起信,所以常引用本国固有的义理,以申明其义并不诞妄。然今佛教既已昌盛,就不须再用以格义作为引导的方法。罗什经典的译出,改变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从而奠定坚实的根基。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