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22:42
阅读量收藏净宗讲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净宗讲 》

二、持名法门的三大特点

  持名念佛既是一种特别法门,那么特别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历来祖师大德的教导,大致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下手简单,不碍众务
  就是说,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人人会念,随时随地,提起便是。一念提起便一念是佛,念念提起便念念是佛。虽目的不在见性,见性也自在其中,真可谓‘妙契实相,暗合道妙’啊!只要我们在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之间一句弥陀不离心口,至诚恳切,专精用功,便能逐步从有念入无念,即凡心为佛心。即使在人事纷繁,八面应酬的情况下,这一句佛号,仍不妨见缝插针,‘竹密何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确是很好的描写。从前湖南衡州地方,流传一个故事:有一位姓王的打铁老,大家叫他王打铁,一家四口,靠打铁度日。他为了生活,终日在炉旁忙个不休,觉得做人没有什么意思。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从他的门前经过,王打铁忙上去施礼,要求出家人慈悲,教他一个解决痛苦的方法。那位出家人见他十分诚恳,便到屋里坐下,对他说:‘这很简单,你只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就是了,你可随著打槌和拉风箱的动作,手里一槌、一拉、一推,口里跟著念起佛号。天天这样,痛苦自然可以解除。’王打铁听后十分高兴,觉得既不碍工作,又可使精神有所寄托。从此一面打铁,一面念佛,不但不感到打铁的辛苦,而且感到很快乐。因为他把全副精神集中在佛号上,整个希望也寄托在极乐世界上。这样念了三年佛,临终时预知时至。一天,他对妻子说:‘我今天要回家去了。’他妻子惊异地问道:‘这里不是你的家吗?还要到什么地方去!’他说:‘我的家在西方。’这才使他的妻子知道原来他要往生净土了。不一会,他又站在炉边煨铁,并高声念佛。当把铁煨红取出时,说了一首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举槌念佛一声,敲下时便去了。异香芬郁,面不改色,从此衡州念佛的风气很盛,可见净土法门,真是难信易行之法啊!
  (二)可浅可深,三根普利
  这就是说,其他法门往往只适宜于惑业较轻、上根利智的人,对中下根性人不易相应。持名法门却是利钝普摄,三根齐收:
  1.下根人往往表现为烦恼惑业重,分别执著深,甚至多造恶业,不知惭愧,以致众苦逼迫,无法摆脱。这种人如果改过为善,忏悔既往,勇猛回头,并以深切的信愿,执持佛名,从朝至暮,念念相继,久久纯熟,妄想便能逐步减少,执著便能逐步放松,虽没有完全断除见思烦恼(即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根本烦恼,或分而为十种惑),但由于依靠真信切愿和自他二力,命终时就能带惑往生极乐的‘凡圣同居土’。观经中说到即使是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时,由于生大恐怖,听从善知识的教导,至心念佛十声,也能往生。正像有人被贼追赶,前无出路,后无退路,一心寻船渡江,这时只此一念,更无二念。这样便能伏住惑业,顿出生死。大智度论说:‘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迫,生大怖畏,是故遇善知识,发大勇猛,心心相续,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但这种不断惑业,而得往生,绝不能侥幸而得,如没有平时笃实念佛功夫,绝不可能有临终往生的效应;就是那些作恶多端,能临终十念往生的,也是夙因成熟,故能碰到善友安慰劝勉,便生信发愿,至心念佛,可见仍不离因果的网络。但这种情况,实是万中没有一个二个啊!
  2.中根人惑业较轻,一般说来,能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具足五戒、十善等道德规范,不谋私利,助人为乐,至诚仁厚,表里相应,净化心身,完成人格;并逐步学习四摄六度,实践大乘佛教,打好成佛基础,同时一句洪名不离心口,前句后句,相续不断,在一切顺逆境界上锻炼打磨,日积月累,能在事上念到粗垢脱落,一心不乱,见思烦恼逐步由伏而断,命终便能往生极乐的‘方便有余土’。
  3.上根人般若气氛较厚,智慧猛利,深信因果,对于实相妙谛,心不惊动,有的参禅明心,有的说法利生,并以清净心,执持名号,回向极乐。他们在念佛名号中,即念即观、即观即念,观念合一、理事双融;了知能念心外,别无所念之佛,所念佛外,别无能念之心,能所不二,心佛如一,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乱,做到了‘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无佛恰恰念,当念恰恰无。’这种于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正是实相念佛和禅净不二的境界。功夫到这一地步,便能破无明,见佛性,了知一句弥陀,即是本觉理性,即是法界全体。也就是说,正当念佛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等直捷,何等痛快!所以幽溪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上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这种人因平时已智慧花开,本性佛见,一期业报终了,便生极乐的‘实报庄严土’,因已分破无明,故也分证‘常寂光土’。
  众生根性万别千差,修证也有许多层次,三根只是大致的分类。以上总的说明,下根人可以伏惑往生,中根人可以断见思惑往生,上根人可以破无明惑往生,随各人功行的深浅,所生虽有四土不同,但是生到‘同居土’,就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就是说生同居土,就已横生上三土,极乐四土圆融具足。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赞叹净土法门‘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以上讲到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便可往生,这不是可浅吗?华严经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以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指导他和华藏世界诸大菩萨,求生极乐,早成正觉;还说到破无明,见佛性的十地菩萨,一切所作都不离念佛。这说明念佛法门正接上根大器,旁及中下根人,这不是可深吗?所以念佛法门是可深可浅的。
  (三)即生成办,圆证不退
  按照一般的修持法门,要经历多番生死,才能脱离三界流转。像初果圣人——须陀洹,断见惑后,要经历天上人间七番生死往返,才能断尽欲界中的九品思惑,然后再进断色、无色界共七十二品思惑,才证第四果——阿罗汉,了脱生死。这是竖出三界,而净土法门就能在这一生中带著惑业往生。往生后,由于境缘殊胜,就不会退转凡夫之位,叫做位不退;并能不断进修,断除见思、尘沙等惑,利济众生,悲愿无尽,叫做行不退;进破无明,中道正念永不退失,叫做念不退。像经中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就是说,往生人中,还有很多已成就了等觉菩萨果位。这说明从凡夫十念成就,带业往生,虽居下下品的位次,但都能即生成办,圆证三种不退,可见净土法门的优越性是无以复加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