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2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 》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那么,方纔所说这个四句偈颂就是「若以色见我」,这释迦牟尼佛说的,以这个有形有色的,你在这个地方想见如来,想知道如来的法身。「以音声求我」:这个音,就是声音的音,不是因果的因。这个声音的音,你以这个有声音的这种的思想来,见如来,「是人行邪道」:这个人,所行的不是正道,不是真正佛法,「不能见如来。」所以,说完了这个偈颂,这也就是表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现在释迦牟尼佛,说完这话,须菩提就要说了,他又有了见解了。

有甚么见解呢?他生出怀疑来了,他说,「须菩提白佛言。」这个「须菩提」是结集经藏的人,说的;「白佛言。」这也是结集经藏,阿难加上去的,这段文。说,「世尊」--这个「世尊」,是须菩提说的了--「颇有众生」,说,可有这个众生,「颇有」也就是可有众生、或者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他呀,听见佛所说的这种言说和章句,也就是这个经典,「生实信不」:他能真真实实地生出一种信心吗?会不会他不相信呢?这就是问释加牟尼佛。「佛告须菩提」:他这样一问,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须菩提说了,「莫作是说」:说,你不要这样讲,你不要作这种的说法!为甚么呢?

「如来灭后」:他说,如来灭度之后,等「后五百岁。」如来在世的时候,这个五百岁,叫禅定坚固,也就是修行证果的人多。等如来灭后,再后五百岁,这是多闻坚固。那时候,人人都研究经典,多闻坚固。然后再有五百岁,就是寺庙坚固。等末法时代呢,就是斗争坚固。现在我们这个时候就斗争坚固。那么释迦牟尼佛,说是,等我灭度了,「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有人哪,他修持戒律,专门持戒修福。这个人,「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他对这《金刚经》,这一段经文,他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他以这个经的道理,作为真实不虚的道理。「当知是人」:你应该要知道,知道这个人,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他不是于一劫、二劫、三、四、五劫,这个时候种的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已在这无量千万劫以前,「种诸善根」:他种这个一切的善根。

怎么样叫种善根呢?种善根,就是要在三宝面前来种善根。供养三宝,这是种善根。你恭敬三宝,这是种善根。你信仰三宝,这是种善根。这个善根,就是和这个恶根是两样。你不供养三宝就增长你的恶根;你不信仰三宝也增长你的恶根。你对于三宝疏远,那就是对你的善根疏远;你对于三宝亲近,那就是增长你的善根。所以,在北俱庐洲的人就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在北俱芦洲那个人,所以他的善根就会断了。你想要增加你的善根就要供养,恭敬,信仰三宝,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是你种善根的一个初步。然后你再能受五戒、八戒、菩萨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这是菩萨戒。再能,尽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这种种的,都是种善根的因缘。你还有,你去修这个五戒、守持五戒、行十善都是种善根。

这个善根,你看是看不见的,你听也听不见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你嗅之,它也无味,没有甚么滋味。你做去,往前去种善根,也不觉得它有一种东西。因为它是无相的。前边那不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有相是虚妄,无相就是真实了。所以我们一般的人,祗知道为这个身体来作打算,而不为善根作打算。这个善根是甚么呢?善根也就是你的法身,善根也就是你的智慧,不过它变变名而已。善根就是好的根机、好的基础。你好的基础,必须要你去修去。

你有了好的基础,你的法身也就显现了,你的智慧也就增长了,你本有的般若实相的功能也就恢复了。所以,这是种种种的善根,你必须要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你种到三宝的面前,这种善根终究有一天,它会结菩提果的;如果你在外道的地方种善根,你种多少,种时间再久,也是虚而不实的。你在三宝面前种善根,这是绝对不会虚种的!所以要「种诸善根。」这个「诸善根」,就是种种的善根都要去种,就是所谓,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这也就是种善根。「闻是章句」,因为这个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一听这个《金刚经》,「乃至一念」:就在这个一念之中,「生净信者」:就生出,最清净、最纯洁这种的信念。这种的信念,就是不杂,没有疑惑心,真真实实地信了。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须菩提,你应该要知道,如来悉知悉见这个人哪,「是诸众生」这一个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呀!他会得到如是无量福德。得到这种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何以故」呢?甚么缘故他会得这么多的福呢?「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人,他把人空了,所以他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也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甚么叫无我相?无我相就是没有我了,把我看空了。甚么叫没有人相?就是人空了。我也空了,人也空了;人我都空了,所以众生也就空了;众生空了,那么也自然就没有寿者相了。寿者相就是想要永生,得到永远都生存着,这叫寿者相。你凡是爱惜一切的物质,你不破坏它,这都叫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那么人空,法也要空,所以,一切的法相也没有了,也空了。「亦无非法相」:也没有一个,那不是法的相,到这个法的本体上,也没有一个是法,也没有一个非法。「何以故」:甚么原因哪?「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假设他这个心要有一个法相和人相我相,这就是着住到我人众生寿者了,这还是着相,他还没有得到解脱,没有真正的放下。「若取法相」:他要取这一切的法相,法没有空,这也是着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了。「何以故。若心取非法相」:若取,这个非法相。法相、非法相,不是法的相,也就是着我人众生寿者了。他都没有把它看破,也没有得到人空,也没有得到法空;人空、法空没有得,所以还是有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因为这个,所以就说,不应该取这个法相,不应该有所执着这个法相。「不应取非法」:也不应该取一个没有法的相。怎样子呢?「以是义故」:以这种的道理,这种的意义的缘故,「如来常说」:你在过去常常听见佛常说过,说甚么呢?「汝等比丘」:说你们这些个比丘啊,「知我说法」:你们应该要知道,知道甚么呢?知道我所说的一切法,「如筏喻者」:就好像,一个船似的。这个筏,就是个船,「如筏喻者」。你用这个船干甚么呢?这个船是度生死苦海的。你生死了了,你就应该把它放下;你要生死没了,你用这个法去修行去。生死要了了,还要把这个法也放下了;你要不放下这个法,你有一个法执。不放下这个人,你有一个人执,人的执着;你不放下这个法,就有法的执着。你要有法的执着,这又成了一个法病了,成了一个病了,这也是病。你治病,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病要好了,你还要吃药做甚么呢?你病没有好,你应该吃这个药;如果病好了,再要吃药,那简直就是一个狂人了。那就是一个癫人了,疯癫的人了。为甚么呢?他自己不知道病好没好呢!

所有的法,你这一切的比丘应该知道,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法,教你们了生死;如果生死了了就不需要法了。所以说,「过河不需舟。」你已经过了这个河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背着一个船去跑路。你如果过了海,然后说,我这个船没有地方放,我背着它吧!把它背着,背着这个船跑路。你说,这个人要见着你,这个人,哦!都认为你是一个发癫的人、癫狂的人。癫狂的人哪,英文不知道叫甚么。大约就是 crazy 。这个「法尚应舍」:那么你过河不需舟,生死了了,就要把筏也放下,要人空、法空。那个真正的法尚且要把它放下,「何况非法」呢?何况你所执着的,一般人所执着的,那么又怎么可以不把它放下呢?法都应该放下,那要不是法更应该放下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