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8
20:2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说梵网经 》

源流

  《梵网经》是部重要的大乘戒律,按该经说法,《梵网经》是卢舍那佛(卢舍那梵语Vairocand的音译,原意是太阳,象征佛智的广大无边。他是华严教的本尊,是在无量劫海中,修成功德而成正觉的,莲华藏世界的教主,是本佛),在莲华台藏界,为众佛、菩萨所说。而学术界一般认为,该经是大乘思潮兴起后,而出现的一部律。本来大乘在印度兴起之初,只是种思想运动,是种思潮,没有戒律之必须。只有当大乘思想流行起来,僧团出现后,才有制度、规范的需要。所以从这方面看,《梵网经》只能说出现于大乘思想兴起之后。
  明代律宗大师智旭,在《梵网玄义》中,指出梵网与华严同部。近代学者李世杰更明确地认为,「《梵网经》是继承了《华严经》的思想,一方面又继承了《涅盘经》的东西,也可以说《涅盘经》是《华严经》和《梵网经》之桥梁的东西」①。
  《梵网经》的内容亦能证明这点。吕澄先生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指出《华严经》一个重要特点,是十方成佛思想和成佛的次第。这些在《梵网经》中,都有明确表述。如在该经开首处,这样说「我已历数百劫,修此三十心十地,以此为因,经历无数劫,方证成无上正觉,号为卢舍那,住莲华台世界海」。
  「莲华台四周有千叶围绕,每一叶上都有一世界,故有千世界。我这本迹之佛,化为千释迦,据此千世界。……千释迦又化为百亿释迦,一一生此菩提树下,皆说卢舍那佛所传心地法门品。」
  下卷还明确道「一切众皆有佛性,都可修道成佛」。「众生虽有佛性,然要依持戒律,然后乃见,既见佛性,乃成菩提」。
  关于修道次第,《华严经》提出了十住、十行、十藏、十回向、十定、十通等六十法阶次。《梵网经》虽只有四十次第。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和十地。但其内容,是大同小异,且都用十进位法。
  此外,两经都以卢舍那佛为教主,且次第说法。《华严经》说法处有九处,《梵网经》说法处有十处,也基本相同。
  从上述证据看来,说《华严经》与《梵网经》同部,或《梵网经》继承了《华严经》的思想,都是有道理的。
  《涅盘经》,初由北凉昙无谶译。此经是就佛涅盘一事讲起,提出了佛法身常乐我净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思想。
  佛身本具常、乐、我、净四德,和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在《梵网经》中,随处可见。如上卷第六慧心说:「凡夫外道,二乘之人,由于慧性不明,是以或起分别、执着,或欲舍离。菩萨应尽灭外道、二乘一切倒见,使之证得菩提之常、乐、我、净四德。」
  第四体性尔焰地载:「菩萨既不住定,则入一切佛国中,现身利物。上事诸佛,下拔众苦,修无量功德,智行并举,以种种巧妙方便,教化众生,使之皆能见诸佛之性,证如来常、乐、我、净四德。」
  佛身具常、乐、我、净四德,和众生皆有佛性思想,在大乘早期流行的经典中,并没有如此明确地表述。或者根本没有表述。同此认为《梵网经》中这些思想、观点从《涅盘经》中吸收而来,亦是说得通的。
  《大宝积经》亦是早期流行的大乘经典之一,据吕澄和《中国佛教》介绍,该经提出了以中道观为根本正观的思想,反对执有、执空。认为空观原对实有而言,实有固然不对,若定以空为实在的空亦不对。中道观原在部派佛学时期偶尔谈到,现在大乘把它扩大,而固定在正观方面运用,是从《宝积经》开始的。
  《梵网经》上卷,三十心十地,几乎处处都以中道为正观。所以说二者有承继关系。
  从上述情况来看,《梵网经》是以《华严经》为直接源头,在形成过程中,亦吸收了其他各经的思想。
  所以提出这样看法,并不仅因为《梵网经》与大乘早期流行的经典,有相同相似处。前面已经谈过,大乘戒律应在大乘思潮之后兴起。这是其一。作为思想史的逻辑发展顺序,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在初提出时,并不完善,并不很明确,随着思想史的发展,这一思想、观点,当渐趋完善。这是第二。用这样的观点,看《梵网经》与《华严》、《宝积》、《涅盘》等经的关系,就自然会得出上述结论。因为在这些早期流行的经典中,不论是十方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还是中道正观,都刚刚形成,而《梵网经》却已形成了完全的体系。这个体系中已融纳了各部经典的思想,所以我认为它是以《华严》为源,并吸收各经思想后,而形成的一部经典。
  依据同样道理可以认为,《梵网经》对《菩萨璎珞经》亦有重要影响。二经重戒(十重戒)完全一样,轻戒《璎珞经》要多些,完备些。此外,在《梵网经》中,三聚净戒的说明还不明显,到了《璎珞经》,才把三聚净戒整理详解起来。如此看来,我们虽不敢妄定,认为《璎珞经》是《梵网经》之流,但是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是明显的。
  下面谈一下,《梵网经》注疏的源流。
  据《梵网经》载,该经大部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现流传于世的,仅是第十品即〈菩萨心地品〉,此品分上下卷。
  《梵网经》在中国流通时,有全本(即〈菩萨心地品〉上下卷),亦有单行本(即该品下卷)。由于《梵网经》下卷,是菩萨戒,故流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注疏亦较多。现抄录如下:
  一、《梵网经菩萨戒经义疏》二卷,(隋)智顗说灌顶记,《续藏经》第一篇五十九套第三册。
  二、《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唐)法藏疏,《大藏经》四十册。
  三、《梵网经菩萨戒疏》四卷,现存上卷(唐)法铣撰,《续藏经》第一篇六十套第三册。
  四、《梵网经记》二卷,(唐)传奥述,《续藏经》第一篇五十九套第五册。
  五、《梵网经菩萨戒注》三卷,(宋)慧因注,《续藏经》第一篇六十套第三册。
  六、《梵网经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卷一末尾附半月诵戒仪式),(明)袾宏述,《续藏经》第一篇五十九套第五册。
  七、《梵网经菩萨戒经义疏发隐问辩》一卷,(明)袾宏述,《续藏经》第一篇五十九套第五册。
  八、《梵网经菩萨戒略疏》八卷(半月半月诵菩萨戒仪式注一卷附),(明)弘赞述,《续藏经》第一篇六十套第五册。
  九、《梵网经菩萨戒初津》,(清)书玉述,《续藏经》第一篇九十五套第一册。
  十、《梵网经菩萨戒浅说》,当代圣一法师讲。
  由于有单本流行,故隋代就有人认为《梵网经》下卷,梵网菩萨戒,是《菩萨戒本经》的异译。隋代《法经录》载:
  《菩萨戒本》一卷,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菩萨戒本》一卷,北凉昙无谶与惠高等译。
  右二戒经同本异译。
然把二经放在一起,发现此看法并不确切。因为,一、《菩萨戒本经》是菩萨弥勒、无着根据佛说及当时的情况,纂集而成。而《梵网经》则是卢舍那佛亲自宣说。二、《菩萨戒本经》在重戒上仅有四种,即不自赞毁他、不悭、不瞋、不谤三宝。而《梵网经》则有十重戒,即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说四众过、不酤酒、不自赞毁他、不悭、不瞋、不谤三宝。三、《菩萨戒本经》没开性罪一条,《梵网经》则许之。
  若是同本异译,当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所以,可以认为他们是不同的二部经。至于二经在不少地方相同、相似,这也很自然,因为都是菩萨戒,当然会有相通,相同处。
  《梵网经》上卷,文字艰涩,历代为全经作注者较少,主要有下面几位。
  一、《梵网经古迹记》(新罗)太贤集,《大藏经》四十卷。
  二、《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梵网经述记),(唐)胜庄撰,《续藏经》第一篇六十套第二册。
  三、《梵网经合注》七卷,(明)智旭注,《续藏经》第一篇六十套第四册。
  四、《梵网经直解》四卷,(明)寂光直解,《续藏经》第一篇六十套第一册。
  五、《梵网经顺硃》二卷,(清)德玉顺硃,《续藏经》第一篇六十一套第三册。
  附带说一下,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梵网经》是汉人所造,是伪经。然太虚法师等教内人,又持相反意见,以为此经是佛说。这都由于该经传译文字与事迹,记载不详所引起。不过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资料,说明此经是汉地所造。
  注释:
  ①《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律宗思想论集》(89) 张曼涛主编,第九十一——九十二页。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