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0
23:4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花开见禅 》

14、从驴子观井到井观驴子

从驴子观井到井观驴子

若是驴子,那不管观什么井,看到的都还是驴子。若是井,则驴来见驴,子来见子。

曹山禅师问强上座:“佛的真法身,就像虚空一般,应物而现形,好比水中月。你说说看,这个‘应’到底是什么?”

强上座说:“就好像驴子观井。”

曹山说:“你只说到了八成。”

强上座:“那师父您怎么说?”

曹山:“我说好比井观驴子。”

“驴子观井”跟“井观驴子”,乍看没什么两样,其实有天壤之别。驴子观井,不管它观的是什么井,看到的都是驴子。其实,不管它是观河、观海、观镜,看到的依然还是驴子。这头驴子就是“识心”的象征,一个人的识心中总有某些定识或成见,不管他看什么东西,就都会染上这种定识或成见的色彩,而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心理投射”。

真正的法身或自性,应该像井观驴子。驴子来看(或照)时,反映出驴子的形象;猴子来看时,就反映出猴子的形象。在这个比喻里,井是“真心”(自性、法身)的象征,真心本自清净,没有既定的知见,像干净而平滑的镜面,如实地反映外在的一切,“胡来见胡,汉来见汉”,没有任何修饰与扭曲,这才是真正的“应物而现形”,我们应该有的理想的认知方式,也是我们要明的心,要见的性。

《维摩诘经》有言:

在净而净,不以为欣;处秽而秽,不以为戚;应彼而动,于我无为。

真心不仅随遇而现,也随遇而安。在清净的情境中映现清净,在污秽的情境中映现污秽,但对各种外在情境没有分别之心,不会因为这样就特别高兴,因为那样就特别哀伤,也就是“应彼而动,于我无为”。

改变认知方式,并不是要求驴子变成井,而是赶走你心中的驴子,去妄存真,用你心中原本就有的那口井来重新观照、认知外面的世界和自己。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