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7: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华严经传 》

卷第一(下)

 

 

  右件经并是此经第六会中出 等目菩萨经二卷(是十定品)

    竺法护译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是寿命品)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如来兴现经四卷(是性起品无重颂偈仍将十忍品次后编之亦不题也)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如来兴现经一卷(与法护译题彼品名广略为名)

    西晋沙门白法祖译

  大方广如来性起经二卷(序分是名号品现正说即是性起品)

    失译

  大方广如来性起微密藏经二卷(与前同本异译)

    西晋元康年出不现译人

 

  右件经并是此经第七会中出 度世经六卷(是离世间品)

    西晋法护译

  普贤菩萨答难二千经(是离世间品)

    吴代失译

 

  右件经并是此经第八会中出 罗摩伽经三卷(是入法界品文不足)

    西秦沙门圣贤或云坚公译

 

    又魏安法贤译一本亦三卷

 

    又北凉昙无谶译一本一卷成。

 

  右件经并是此经第九会中出 大方广华严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二卷(或无大方广字)

    右是隋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隋言智德译(或云共笈多译)

  度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梁扶南沙门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译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

    失译

  大方广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二卷

    大周于阗沙门实叉难陀译

 

  右件四经同本异译并云在普光法堂说 大方广佛华严佛境界分一卷

    唐载初年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大方广佛境界经一卷

    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右件二经同本异译菩提树下说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说佛身内有不可说世界事)
 
    大周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修慈分经一卷

    唐载初年提云般若译

 

  右已上不思议境界等经。现本华严内。虽无此等品。然勘梵本。并皆具有。固是此经别行品会。为梵品不题品次。不编入大部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元魏南天竺三藏昙摩流支魏云希法译

 

  右件经。古德相传云。是华严别品。详其文句。始终总无华严流类。近勘梵本。亦无此品。请后人详究

钞华严经一十五卷

  右昔南齐司徒。竟陵文宣王萧子良者。天机秀发。宅心真境。望亿劫而长驱。凌千岁而独上。若阐扬经教。开弘福业。莫不出自神里行之身命。永明八年。感梦东方天王如来。冥资圣授始撰净住之法。又梦。沙门自称智胜。引对佛前。教其转读。因传经呗之则。又奖率朝贤。启龙华三会之福。只劝士庶。受菩萨三聚之戒。并祥瑞郁蒸。难得而言者也。加以阅彼龙宫。仞斯象迹。毗赞玄化。住持觉运。凡钞如上等诸经。三百余卷。撰弘益文翰。一百余卷。自手书经七十余卷。其所撰内。有华严璎珞经二卷。标出世之术。华严齐记一卷。叙法会之致。并可以垂镜来叶。不刊之胜躅也

华严十恶经一卷

  右隋学士费长房三宝录注。入伪妄。恐后贤滥赍。故此附出

  论释第五

  婆罗颇密多三藏云。西国相。传龙树从龙宫。将经出已。遂造大不思议论。亦十万颂。释此经既冥机未启。不测其指归也

  十住毗婆沙论一十六卷 龙树所造。释十地品义。后秦耶舍三藏。口诵其文。共罗什法师译出。释十地品。内至第二地余文。以耶舍不诵。遂阙解释。相传其论。是大不思议论中一分也

  十住论一十卷 龙树所造。后秦弘始年中罗什法师译

  十地论一十二卷 婆薮般豆菩萨。此云天亲。于山中释十地品。叠本经文。依次消解。菩萨初造论成。感经放光明山振地动。其国主臣民。俱来庆贺。叹为希有瑞也

  广如本传。至后魏。有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魏云希觉。来此翻译。初译之日。宣武皇帝亲自笔受一日。又曰。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魏云宝意。来此共流支。于洛水南北。各译一本。其后僧统慧光。请二贤。对详挍同异。参成一本。又别传云。天亲造华严经论既未获具本。此十地或是。随得翻之。又云。无著菩萨往来都率。弥勒菩萨教以华严等经。自彼宣流。亦其力也。近问西来三藏梵僧。皆云。金刚军菩萨。造十地释论。有一万二千颂。翻可成三十余卷。又坚慧菩萨。亦造略释。并未传此土。于阗国见有其本。实叉归日。已附信索。如得亦拟翻出。又瑜伽菩萨地中住品内。广写此经十地品文。次第兼释。良以此经三贤十圣位分最广。既为诸部龟镜。是以造释者非一耳

  华严论六百卷 昔北齐大和初年。第三王子。于清凉山。求文殊师利菩萨。烧身供养。其王子有阉官刘谦之。既自慨形余。又睹王子焚躯之事。乃奏乞入山修道。有敕许焉。遂赍此经一部。昼夜精勤。礼忏读诵并心祈妙德。以希冥祐。绝粒饮水。垂三七日。形气虽微而丹抱弥着。忽感发鬓尽生复丈夫相。神彩超悟。洞斯幽指。于是覃思研精。爰造前论。始终纶综。还以奏闻。高祖信敬由来。更增常日。华严一经于斯转盛

  隋净影寺慧远法师。晚年造此经疏。至回向品。忽觉心痛。视之乃见当心毛孔流血外现。又梦。持镰登大山。次第芟剪。至半力竭。不复能起。觉已谓门人曰。吾梦此疏必不成。于是而止。相州休法师。听华严五十余遍。研讽文理。转加昏漠。乃自喻曰。斯固上圣至言。岂下凡所抑度哉。详二贤博瞻。宏富振古罕俦。于此陶埏。莫能穷照。而谦之寻阅。未尽数旬。注兹鸿论。何其壮哉。盖是大圣冥传。不足多怪。案此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一万菩萨。常住说法。故今此山下。有清凉府。山之南面小峰。有清凉寺。一名五台山。以五山最高其上并不生林木。事同积土故。谓之台也。山周回四百余里。东连恒岳。中台上有大华池。湛然清彻。蒸多征感。又有精屋石塔。北台上有铁浮图二并舍利。及文殊形像。中台东南下三十余里。有大浮寺。汉明所立。既年代久远荒凉弥甚。遗基余趾。尚能可识。中有东西二堂。像设存焉。前在华园二三顷。绮缋交错。百种千名。烂同舒锦。赫如霞照。至于超常绝听之类。世所希闻者。至七月十五日。万品齐发。次北八九里。是前王子舍身之地。现有表塔。昔北齐之日。大敝玄门。于此山中。置伽蓝二百余所。又割恒定等八洲之税。以供山众衣药之资焉。今神居宝地。往往而在。案别传云。文殊师利菩萨。常于彼讲华严经故。自古以来迄乎唐运。西域梵僧。时有不远数万里。而就兹顶谒者。及此土道俗。亦尘轨相接。或遇神僧圣众。仙阁珍台。灵光暐晔。妙香芬馥。空钟自响。宝偈遥闻。倏忽俄顷。抑扬千变。如清凉山记具之。山去京一千六百里代州之界。然地居边壤。特甚寒烈。故四月已前。七月以后。坚冰积雪。暠皓弥布。自非盛夏之日。无由登践。勖哉怀道之士。可不庶几一往乎

  华严论一百卷 后魏沙门释灵辨所造也。法师大原晋阳人也。宿植妙因。久种胜善。幼而入道。长而拔俗。常读大乘经。留心菩萨行。及见华严。偏加昧尝。乃顶戴此经。入清凉山清凉寺。求文殊师利菩萨哀护摄受。冀于此经义解开发。则顶戴行道。遂历一年。足破血流。肉尽骨现。又膝步恳策。誓希冥感。遂闻。一人谓之曰。汝止行道。思惟此经。于是披卷。豁然大悟。时后魏熙平元年岁。次大梁正月。起笔于清凉寺。敬造华严论。演义释文穷微洞奥。至二年初徙。居玄兑山嵩岩寺。注释同前。时孝明帝灵大后胡氏。重道钦人。旨请就阙。法师辞疾。未见至夏首。重命固请。既辞不获免。至十六日。进入东柏堂。寻迁式干殿。后居徽音殿。缉论无辍。至神龟元年夏。诏曰。大法弘广敷演待人。今徽音殿修论法师灵辨。德器渊雅。早传令闻。可延屈趣宣光殿。讲大品般若。于是四部交欢。十方延庆。讲讫敕侍中大傅清河王允怿。安置法师式干殿楼上。准前修论。夏则讲华严。冬则讲大品。法师与弟子灵源。候时缉缀。忘寝与食。神龟三年秋九月。其功乃毕。略经广论。凡一百卷。首尾五年。成就十帙。后属时多叠。法音中歇。法师息讲全真。避时养道。以正光三年正月八日。在融觉寺。迁神化往。时年四十有六。于是孝明皇帝敕曰。其论是此土菩萨所造。付一切经藏。则上目录。分布流行。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慨先师夙逝。痛灵藉之将掩。乃与清信君子。敬写净本。流布道俗。此论虽盛传汾晋。未流京洛。长安硕德每有延望。永淳二年。有至相寺沙门。释通贤及居士玄爽房玄德寺。并业此经。留心赞仰。遂结志同游。诣清凉山。祈礼文殊圣者。因至并州童子寺。见此论本。乃殷勤固请。方蒙传授。持至京师。帝辇髦彦。莫不惊弄。遂缮写流通焉

华严经传记卷第一

  文永十二年乙亥正月中旬之候。为听闻五教章三十讲。暂迻息栂尾高山寺之处。自彼寺住侣惠日房辨清之手。借得华严传五卷点本之间。喜悦铭肝之余。下向南都之后。誂能书之辈令书写。此传之内。当卷者。表誂中川玄莲房。里托春日山麓四恩院愿忍房觉玄。令书写之彼院家院主如圆房朝海令付假名并指姓等。此假名姓里书者。土御门大纳言入道显定卿之所记录也。即以彼禅门自笔点本写之可为无双之证本也而已

文永十二年也

  建治元年乙亥五月二十六日未时于当院尊胜院新弥勒堂。合写本等奉读之毕。前权僧正宗性。听众。良晓得业。庆实法师。贤性法师。谈义之后。即于当院家新学问所。为后览记之。古笔华严宗未学愚老僧宗性。年龄七十四。夏[萉-巴+(日/(句-口+匕))]六十二

  抑此料纸者去文永三年之历暮九月之候。后嵯峨天皇所降赐也。不虑之朝恩。面目顿余身之间。渐渐取出之。以写如此要书。以资前院之御菩提。以祈法皇之御得脱。冥众必垂哀愍。所愿毕得成就矣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目录
卷第一(下)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