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在忍耐不住啦!”
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正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
唐宪宗勉强接受李绛的意见,暂时没有把白居易撤职。但是,过了没有多少天,终于把他左拾遗的职务撤掉,改派别的官职。
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像《秦中吟》和《新乐府》。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总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说明他写的诗歌是比较接近群众的。
正因为他的诗反映现实,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咒骂和忌恨。有些人想诬陷白居易,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
过了几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杀了。这次暗杀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谁也不想开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宪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缉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主张,狠狠地告了一状。
接着,又有一批一向讨厌白居易的官员,乱哄哄造谣污蔑,向白居易泼污水。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白居易居然还写过《赏花》、《新井》的诗,那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罪名,谁也没法给白居易辩护,白居易终于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了。
白居易无辜受到贬谪,到了江州之后,心情十分抑郁。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听到江上传来一阵哀怨的琵琶声,叫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个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弹的。白居易见了那歌女,又听她诉说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满腔心事。回来以后,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中说: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后来白居易又几次回到京城,做过几任朝廷大官。但是当时的朝政十分混乱,像白居易这样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把他全部精力倾注到诗歌创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170 白居易进长安
正序 倒序
- 1.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 2.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 3. 3 黄帝战蚩尤
- 4. 4 尧舜让位
- 5. 5 大禹治水
- 6. 6 神箭手后羿
- 7. 7 商汤和伊尹
- 8. 8 盘庚迁都
- 9. 9 姜太公钓鱼
- 10. 10 奴隶倒戈
- 11. 11 周公辅成王
- 12. 12 国人暴动
- 13. 13 骊山上的烽火
- 14. 14 囚车里的人才
- 15. 15 曹刿抗击齐军
- 16.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 17. 17 愚蠢的宋襄公
- 18. 18 流亡公子重耳
- 19. 19 晋文公退避三舍
- 20. 20 弦高智退秦军
- 21. 21 崤山大战
- 22.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 23. 23 伍子胥过昭关
- 24. 24 孔子周游列国
- 25. 25 勾践卧薪尝胆
- 26. 26 范蠡和文种
- 27. 27 墨子破云梯
- 28. 28 三家瓜分晋国
- 29. 29 商鞅南门立木
- 30. 30 孙膑庞涓斗智
- 31. 31 张仪拆散联盟
- 32.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33. 33 孟尝君的门客
- 34. 34 燕昭王求贤
- 35. 35 田单的火牛阵
- 36. 36 屈原沉江
- 37.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 38. 38 廉颇负荆请罪
- 39.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 40.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 41. 41 毛遂自荐
- 42. 42 信陵君救赵
- 43. 43 李斯谏逐客
- 44. 44 荆轲刺秦王
- 45. 45 秦王灭六国
- 46. 46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 47. 47 博浪沙的铁椎
- 48. 48 沙丘的阴谋
- 49. 49 大泽乡起义
- 50. 50 刘邦和项羽
- 51. 51 巨鹿大战
- 52. 52 刘邦进咸阳
- 53. 53 鸿门宴
- 54. 54 萧何追韩信
- 55. 55 楚汉相争
- 56. 56 霸王乌江自刎
- 57. 57 大风歌
- 58. 58 白登被围
- 59. 59 白马盟
- 60. 60 萧曹两相国
- 61. 61 周勃夺军
- 62. 62 缇萦救父
- 63. 63 周亚夫的细柳营
- 64. 64 晁错削地
- 65. 65 马邑诱敌战
- 66. 66 飞将军李广
- 67. 67 卫青和霍去病
- 68. 68 张骞通西域
- 69. 69 苏武牧羊
- 70. 70 司马迁写《史记》
- 71. 71 霍光辅政
- 72. 72 王昭君出塞
- 73. 73 王莽复古改制
- 74. 74 绿林赤眉起义
- 75. 75 昆阳大战
- 76. 76 刘秀重建汉王朝
- 77. 77 硬脖子的洛阳令
- 78. 78 老当益壮的将军
- 79. 79 取经求佛像
- 80. 80 班超投笔从军
- 81. 81 张衡和地动仪
- 82. 82 跋扈将军梁冀
- 83. 83 “党锢”事件
- 84. 84 范滂进监狱
- 85. 85 黄巾军起义
- 86. 86 袁绍杀宦官
- 87. 87 曹操起兵
- 88. 88 王允计除董卓
- 89. 89 迁都许城
- 90. 90 衣带里的密诏
- 91. 91 官渡大战
- 92. 92 孙策占据江东
- 93. 93 诸葛亮隆中对策
- 94. 94 周瑜火攻赤壁
- 95. 95 华佗治病
- 96. 96 刘备进益州
- 97. 97 蔡文姬归汉
- 98. 98 关羽水淹七军
- 99. 99 吕蒙白衣渡江
- 100. 100 曹植七步成诗
- 101. 101 陆逊烧连营
- 102. 102 七擒孟获
- 103. 103 马谡失街亭
- 104. 104 五丈原
- 105. 105 司马懿装病
- 106. 106 司马昭的野心
- 107. 107 邓艾偷渡剑阁
- 108. 108 扶不起的阿斗
- 109. 109 王濬楼船破吴
- 110. 110 石崇王恺比富
- 111. 111 周处除“三害”
- 112. 112 白痴皇帝
- 113. 113 八王混战
- 114. 114 李特的流民大营
- 115. 115 匈奴人称汉帝
- 116. 116 闻鸡起舞
- 117. 117 王马共天下
- 118. 118 石勒读汉书
- 119. 119 祖逖中流击楫
- 120. 120 陶侃运砖头
- 121. 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
- 122. 122 桓温北伐
- 123. 123 王猛扪虱谈天下
- 124. 124 一意孤行的苻坚
- 125. 125 谢安东山再起
- 126. 126 淝水之战
- 127. 127 陶渊明不折腰
- 128. 128 刘裕摆却月阵
- 129. 129 檀道济唱筹量沙
- 130. 130 说实话的高允
- 131. 131 大发明家祖冲之
- 132. 132 范缜反对迷信
- 133. 133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 134. 134 北魏的分裂
- 135. 135 梁武帝做和尚
- 136. 136 反复无常的侯景
- 137. 137 陈后主亡国
- 138. 138 赵绰依法办事
- 139. 139 隋炀帝游江都
- 140. 140 李密牛角挂书
- 141. 141 瓦岗军开仓分粮
- 142. 142 李渊太原起兵
- 143. 143 李世民取东都
- 144. 144 玄武门之变
- 145. 145 魏征直言敢谏
- 146. 146 李靖夜袭阴山
- 147. 147 玄奘和尚取经
- 148. 148 文成公主进吐蕃
- 149. 149 女皇帝武则天
- 150. 150 请君入瓮
- 151. 151 狄仁杰桃李满门
- 152. 152 张说不做伪证
- 153. 153 姚崇灭蝗
- 154.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 155. 155 李白蔑视权贵
- 156. 156 安禄山叛乱
- 157. 157 颜杲卿骂贼
- 158. 158 马嵬驿兵变
- 159. 159 张巡草人借箭
- 160. 160 南霁云借兵
- 161. 161 李泌归山
- 162.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 163. 163 杜甫写“诗史”
- 164. 164 段秀实不怕强暴
- 165. 165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 166. 166 颜真卿刚强不屈
- 167. 167 浑瑊和李晟
- 168. 168 东宫里的棋手
- 169. 169 刘禹锡游玄都观
- 170. 170 白居易进长安
- 171.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 172. 172 韩愈反对迎佛骨
- 173. 173 甘露事件
- 174. 174 朋党的争吵
- 175.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 176. 176 唐王朝的末日
- 177. 177 “海龙王”钱镠
- 178. 178 伶人做官
- 179. 179 “儿皇帝”石敬瑭
- 180. 180 周世宗斥冯道
- 181. 181 黄袍加身
- 182. 182 杯酒释兵权
- 183. 183 李后主亡国
- 184. 184 赵普收礼
- 185. 185 杨无敌
- 186. 186 王小波起义
- 187. 187 寇准抗辽
- 188. 188 元昊建立西夏
- 189.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 190.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 191. 191 欧阳修改革文风
- 192. 192 铁面无私的包拯
- 193. 193 王安石变法
- 194. 194 沈括出使
- 195. 195 司马光写《通鉴》
- 196. 196 苏东坡游赤壁
- 197. 197 花石纲
- 198. 198 方腊起义
- 199. 199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 200. 200 李纲守东京
- 201. 201 太学生请愿
- 202. 202 两个皇帝当俘虏
- 203. 203 宗泽三呼“过河”
- 204. 204 女词人李清照
- 205. 205 韩世忠阻击金兵
- 206. 206 岳家军大破兀术
- 207. 207 卖国贼秦桧
- 208. 208 “莫须有”冤狱
- 209. 209 钟相杨么起义
- 210. 210 虞允文书生退敌
- 211. 211 辛弃疾活捉叛徒
- 212. 212 陆游临终留诗
- 213. 213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 214. 214 贾似道误国
- 215. 215 文天祥起兵
- 216. 216 张世杰死守厓山
- 217. 217 正气歌
- 218.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 219.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 220.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 221. 221 一只眼的石人
- 222. 222 和尚当元帅
- 223. 223 鄱阳湖大战
- 224. 224 刘伯温求雨
- 225. 225 胡维庸案件
- 226. 226 燕王进南京
- 227. 227 三保太监下西洋
- 228. 228 土木堡的惨败
- 229. 229 于谦保卫北京
- 230. 230 杨一清计除刘瑾
- 231. 231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 232. 232 海瑞刚正不阿
- 233. 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
- 234. 234 李时珍上山采药
- 235. 235 张居正辅政
- 236. 236 葛贤痛打税监
- 237. 237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 238. 238 萨尔浒大战
- 239.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 240. 240 左光斗入狱
- 241. 241 五人墓
- 242.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 243.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 244. 244 徐霞客远游探险
- 245. 245 闯王李自成
- 246. 246 卢象昇战死巨鹿
- 247.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 248. 248 李岩和红娘子
- 249. 249 吴三桂借清兵
- 250.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 251.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 252.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 253.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 254.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 255. 255 雅克萨的胜利
- 256. 256 三征噶尔丹
- 257.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 258. 258 文字狱
- 259.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 260.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 261. 261 大贪官和珅
- 262. 262 女英雄王聪儿
- 263. 263本书大事年表
- 264. 264后记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