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17:2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人间巧喻 》

再序二


26最美的孩子
  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的溪流走入森林里,只见林中树木蓊郁苍翠、高耸参天,遮荫出一片清凉静谧的桃源世界,没有尘嚣的吵闹热恼。各种各样的动物徜徉其间,雄武勇猛的狮虎、庞大温和的大象、矫健善行的飞马、机伶敏捷的猴子……还有身披艳丽羽衣的各种飞禽,栖息枝头,竞相引吭高歌。它们遵守着森林中的轨则,相安无事,共生共存于森林里,但是猎人的到来,却破坏了牠们和谐安宁的生活。
  猎人背着长长的猎枪,睁着鹰隼般的眼睛搜索他的猎物,长靴踏在密密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一声一声的警钟。猎人走呀走的,突然看到一只羽毛漆黑的鸟停歇在一株灌木树上,正敞开喉咙在唱歌,看到猎人经过,赶忙飞跃到猎人面前:
  「喂!猎人!你要到那里去啊?」
  「我要到林中去打猎呀!」
  「我看你的枪法神乎其技,百发百中,一定有丰硕的收获。我想请求你一件事,林中有许许多多珍奇的飞禽走兽,你都可以捕捉,但是请你千万不要杀害我的孩子。」
  「天下慈母心,我答应你的请求。但是我不认识你的孩子,我如何去避免悲剧的发生?你们又是什么鸟类呢?」
  「我们的族类叫乌鸦,天下羽毛最光泽、歌声最悦耳的鸟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是世界最美的鸟。」
  「你放心,我一定遵守诺言,不杀害你的孩子。」
  乌鸦放下忐忑不安的心,唱着轻悦的歌飞走了。猎人继续他的搜寻,脑际里回荡着乌鸦的话:
  「世界最美丽的,就是我的孩子。」
  猎人一面思索,一面寻找,突然眼前一亮,一只戴着宝冠的鸟正悠闲自在地舒展着身子,一身扇状的羽毛光彩夺目,叫人不忍离开视线。猎人举枪正待射出,蓦然想起对乌鸦的承诺:
  「这只鸟如此美丽,一定是乌鸦的孩子,我不能杀牠。」
  为了遵守诺言,猎人只好放弃美丽的猎物,怅然间,转头一看,枝上有一只轻盈小巧的鸟,从这个枝枒跳到那个枝枒,和着吱吱唧唧的妙音,舞出一片碧绿的光点。猎人心想:
  「这只鸟轻歌曼舞,如此可爱,一定也是乌鸦的孩子,看来今天只好空手而回了。」
  正待举身离去,突然看到一团乌黑的东西,发出嘎嘎的怪叫声,冲着猎人迎面扑来,猎人一惊,天下有如此丑陋的鸟,毫不迟疑一枪射中。猎人俯身正要拾起自己的斩获,乌鸦却飞到跟前,伤心欲绝的指责道:
  「你不是答应我不杀我的孩子吗?你怎么可以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呢?」
  「我是答应不杀害你美丽的孩子,但是这只鸟如此难看,怎么可能是你的孩子呢?」
  「在天下父母的眼中,他的孩子永远是最美丽的。」
  世间有许多丑陋的人、丑陋的事,我们多用一点慈母的爱心,去包容它,接受它,必然能转丑陋为美丽。在母亲的眼中,无论如何智障缺陷的孩子,永远是千金不换的至宝;我们的社会也有许多的弊病,如果大家能够多一份慈母关爱而不嫌弃的心,一定能使我们的社会更为健康安详。

27桥上对立
  有一个庄稼人家非常的好客,有朋友来拜访时,主人总是准备美味可口的酒菜,热忱地招待客人,并且喝得酩酊大醉,宾主尽欢才罢休。
  有一天,来了一位三十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主人喜出望外,亲自下厨房烹煮,准备大宴佳宾。主人兴高采烈地炊烧菜肴,细心地调配菜色,一盘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被端上了桌子。主人煮呀煮的,突然发现家里少了酱油,赶忙把做事最为利落勤快的小儿子找来:
  「儿子!家里来了一位叔叔,我们要好好宴请他。爸爸现在有一件急如星火的事交代你去完成,你去街口买一瓶上好的酱油回来,并且要以最快的速度买回来,否则我锅里的肉就要烧焦了。」
  「爸爸!你放心!一切包在我身上。」小儿子铿锵有力地拍拍胸脯,一脸胸有成竹的神情。
  主人安心地折回厨房,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嗯!是不是杂货店的老板生意忙不过来?再耐心等一等。但是一小时、二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是杳无踪影,等得客人饥肠辘辘,主人急如热锅蚂蚁。主人心想:
  「莫非儿子在路上出了意外?」
  各种的可能、假设,都浮现于主人的脑海,主人终于按捺不住,夺门而出去寻找儿子。主人焦急地朝街口奔跑而去,半路上却发现自己的儿子正站在陆桥的中央,和另外一个孩子青眼对白眼,彼此对峙起来,谁也不让谁,儿子的手中正拎着一瓶乌黑的酱油。
  「儿子!你愣在这里做什么?我等你的酱油下锅,你却在这儿玩耍。」
  「报告爸爸!我买好了酱油,正要赶回家,没想到却在桥上碰到了这个人,挡住了我的去路,说什么也不让我过桥。」儿子理直气壮的申诉。
  「喂!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如此不讲理,挡住别人的过道,赶快让开!」庄稼人虚张声势地吆喝着。
  「咦!奇怪了!不知道是谁挡住了谁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咱们谁也不侵犯谁。明明是你儿子挡了我的路,我碍着你们什么了,哼!笑话。」一个浑身污垢的小孩子刁钻地抢白。
  气急败坏的庄稼人指着小孩子大骂:
  「你这个野蛮的小东西,一点也不知道敬老尊贤、礼貌谦让。来!儿子!酱油你带回去,让爸爸站在桥上和他对一对。」
  说完,一把将儿子推下桥,自己站上了桥面,一老一小正经八百地僵持起来。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不乏这种对立不退让的场面,颠峰时间的交通,大家只要看到一点空隙便拚命的抢位置,结果大家全拥挤在一起,彼此进退不得,变成大塞车的怪现象。这种情形不正是譬喻中父子桥上对峙的写照吗?其实只要我们大家互相忍让一点,空间自然增大,自然有回旋的余地。佛教的诗说:「有求不如无求好,进步那有退步高。」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三分,逍遥自在。能够以退为进,才是真正的向前。

28鹿头人
  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吃鹿肉,经常率领卫兵一起去打猎,捕捉糜鹿,以满足他的口腹之欲。有一天,国王带着大军来到森林,把鹿群团团的包围,一举捉到整个的鹿族。国王很高兴,命令部下生火架锅,磨刀备砧,要把所有的鹿杀来做下酒菜。
  眼看着鹿族就要面临灭种的劫难,鹿群们哀哀地乞求饶命,向牠们可怜的命运发出悲伤的低鸣。正在危急万分之际,高大英挺的鹿王终于想出了好的计谋,无畏地来到国王面前,为鹿族的存亡向国王进行智慧的谈判:
  「国王!今天我们鹿族成了您的笼中物,我们每一只鹿都很愿意成为您的粮食。只是如果您把我们统统杀掉,一来您一口气吃不了那么多的鹿肉,暴殄天物,实在可惜!二来您赶尽杀绝,杀光了鹿群,将来您恐怕没有鹿肉可吃了。因此,我建议您不如释放我们,让我们绵延子孙,然后每月定期送一只鹿来供养您,您就永远可以享受美味可口的鹿肉。」
  「嗯!这个主意好极了,就照你的意见去进行吧!」国王欣喜地接受了鹿王的请求。
  温驯的鹿群在鹿王睿智的奔走下,终于保住了种族的延续。从此,鹿儿们依照先后次序,按月牺牲一只鹿的生命,满足国王的饕餮贪婪,而挽救了一族的生存。国王吃得眉开眼笑,鹿群也愈来愈繁衍旺盛,日子相安无事地经过了三年。有一个月轮到一只母鹿去送死,但是母鹿大腹便便,怀有九个多月的身孕,眼看自己就要临盆了,却碰到必须就死的难题,如果不去赴难,鹿族就有灭种的灾祸;但是如果自己被杀了,腹中的孩子必然也无辜受害,一尸两命,何其惨烈!
  母鹿左思右想,只好请求其它的鹿先代自己去送死,等自己把孩子生下后再舍生。鹿儿们听了母鹿的哀求,个个吓得退避三舍说:
  「不是我们不帮助你,好死不如歹活,虽然人生终究要死,但是能多活一刻,总是美好的事啊!」
  伤心欲绝的母鹿,只好无助地走上死亡的道路,正在绝望间,事情传到了鹿王的耳朶,鹿王慈悲地安慰母鹿:
  「你不用担心,尽管欢欢喜喜地去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明天我就代替你进宫受死。」
  第二天,鹿王在群鹿依依不舍的泪光下,踏着平静稳健的脚步,从容地赴难。鹿王亲自送死的消息,惊动了深宫里的国王,派人把鹿王请到大殿,问道:
  「今天怎么轮到你鹿王亲自来就死呢?莫非你们鹿群已经灭种了?那么,今后我不就没有鹿肉可以吃了吗?」
  鹿王听了国王的担忧,惨然一笑,只好把自己代替母鹿牺牲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国王。国王一听,惭愧极了,赧然说道:
  「我虽然是个人,但是包藏着禽兽的残暴狰狞;你虽然是只畜生,但是怀抱着圣人的慈悲爱心。我空有人类的血肉之躯,但是却禽兽不如,我是个人头鹿;你虽然是畜生,但是却能愍念众生的痛苦,你才是个真正富有人性光辉的鹿头人。从今以后,我国中的任何人,再也不许伤害你们的生命。」
  佛教主张众生皆有佛性,世间有背恩忘义的人,更有忠心报恩的犬狗、鞠躬尽瘁的牛马,富有慈悲爱心的众生,虽然是禽兽动物,却比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崇高可敬。过去听说老虎吃人,今日我们的社会却不乏吃老虎,甚至蛇、青蛙、蟋蟀、蟑螂等等的人头鹿。「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源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选;莫教阎罗断,自忖应如何?」贪爱美食的人头鹿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思忖,在自己享受的同时,也不忘为人间留一片仁爱的心!

29呼吸之间
  早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得祇园精舍一地的碎碎圆圆。一早出去次第乞食的弟子们,踏着庄严的步履,鱼贯地回到精舍,为宁静的祇园带来一阵小小的声响。弟子们身上的袈裟,迎着晨曦,交映出一圈金黄的灿烂。
  弟子们洗完钵、洗好脚,井然有序地进入讲堂。把尼师檀坐具整整齐齐地铺好,摄心正念,准备聆听佛陀的教示。放眼望去,佛陀早已结跏趺坐,端坐在高高的须弥座上,慈目垂视着弟子们,声音祥和、低沈,充满慈悲。
  「弟于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佛陀!我们是为了滋养身体,以便借着色身来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弟子们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回答。
  「你们知道肉体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久呢?」佛陀清澈的绀目环视着座中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有数十寒暑。」一个弟子自信满满地回答。
  「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相。」佛陀圆满的脸庞有一丝的失望。
  「佛陀!我们人类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发枝,灿烂似锦,冬天枯萎凋零,归为尘土。」一个弟子一脸肃穆的神情说。
  「你能够认识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也仅止于表皮的了解。」佛陀慈祥地启发弟子。
  「佛陀!我觉得我们的生命就像蜉蝣一样,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一昼夜罢了!」一个弟子语气无限悲怆地说。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可以说对佛法已有进入肌肉的认识。」
  「佛陀!其实我们的生命就像朝露那么虚幻,阳光一照射,它便瞬间消逝。」一个年轻的弟子当仁不让地回答,清亮的声音响彻讲堂。
  「生命譬如朝露,比喻得好,你对佛法已有入骨的体会了。」佛陀的脸上漾着笑意。
  宽大的讲堂里,弟子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生命的虚虚实实、苦苦乐乐,座中突然有一个弟子站立起来,偏袒右肩,必恭必敬合掌,语惊四座地说:
  「佛陀!依弟子看来,人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
  语音一出,群情哗然,大家惊愣地看着佛陀。
  「弟子们!人命就如呼吸之间那么剎那无常,能够如此认识的人,才是真正体证生命精髓的人。我们切莫懈怠放逸,应该掌握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勤奋精进!」佛陀睿智的法音流入每个弟子的心田。
  「诸行无常」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之一,意思是说世间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譬如山河大地的成住坏空、有情生命的生老病死、心理活动的生住异灭,都是无常迅速的现象。佛教虽然主张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但是尤其重视现在,特别是脉搏跳动、呼吸知觉的现在.当下即是的现在,才是生命真正的存在。生命虽然无常变异,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不灭的永恒;正因为生命是无常的,更能够激励我们转为勇猛精进,掌握每一刻实在的呼吸,成就自己清净的慧命。有时我们豪奢地浪掷青春,以为自己拥有享用不尽的年轻岁月,其实生命是输不起的。

30酒坛里的秘密
  过去在印度,有一对信仰婆罗门教的夫妇,新婚燕尔,两情缱绻。丈夫于是建议妻子,到地窖里把陈年的好酒拿来,两人饮酒作乐一番。
  妻子听从丈夫的嘱咐,掌着一盏灯,到漆黑一片的地窖取酒。走入地窖,浓郁的酒香迎面扑来。嗯!好香!醉人的香气!妻子一脸的陶醉忘我。靠着微弱的灯光,妻子在满室的好酒中,找到一坛年度最久、香味最醇的陈年老酒,打开封得紧紧的坛栓,一股扑鼻的酒香,顿时弥漫于空气之中。
  妻子一手掌灯,一手拿杓,俯身正待汲酒,低头一瞧坛中侧影,惊得花容失色,手中的木杓早已掉落地上。赶忙定睛细瞧,坛里有一个面貌佼好的女子,正斜着眼睛睥睨着自己。妻子不觉妒火中烧,心想:
  「哼!好个没良心的东西,把狐狸精藏在酒坛里,却对我满口的虚情假意,今日一定要讨回公道。」
  妻子气愤地走到客厅,指着丈夫的鼻子,大声骂道:
  「你背着我把女人偷藏在酒坛中,是什么居心?今天你一定要对我交代明白,否则夫妻恩断情绝。」
  一心等待醇酒享受的丈夫,莫名其妙地被妻子一阵狮吼,心中懊恼极了,什么偷藏女人?子虚乌有的事情,我倒要去地窖里瞧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丈夫小心翼翼下了地窖,打开可疑的那坛酒,仔细一看,顿时盛怒难抑:
  「哼!不要脸的贱女人,自己偷了汉子,还恶人先告状,反过来倒咬我一口。」
  丈夫气急败坏地冲出地窖,指着妻子大吼:
  「你自己做的好事,把男人偷养在酒坛里,反而栽赃我藏女人,分明是作贼心虚。」
  夫妻两人一个说对方藏女人,一个咬定对方养男人,互相叫骂,彼此各执一方,谁也不让谁。火爆的叫骂声,终于惊动了两人的婆罗门师父,请师父为自己评评理。婆罗门师父拗不过徒弟俩的争执,无奈地说:
  「你们两位不要吵了!我自己亲自到地窖里去瞧噍,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三人一同来到地窖,婆罗门打开坛口一看,咦!坛底有一个鬓发如霜的婆罗门,正对着自己吹胡子瞪眼睛,转身指着夫妻俩大骂:
  「哼!你们两个不肖的徒弟,什么时候偷偷去拜其它的人当师父,咱们师徒从此断绝关系。」
  婆罗门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留下惊慌失措的小夫妻。错愣间,恰巧来了一位出家沙门,问明了原由,带着小夫妻来到祸因的酒坛之前,拿起一块大石头,奋力朝坛中掷去,一声「碰」的巨响,漆黑发亮的酒坛裂成碎片,甘冽甜美的琼浆玉液溢了满地。剎那间,女人、男人、婆罗门的影相都不复存在。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常常无端制造一些假相,然后执迷于自作的幻相,引起无谓的烦恼,就像故事中的男相、女相、人相、我相,都是自己愚痴造作出来的。我们常听别人说:「我亲眼看见的。」 「我亲耳听见的。」亲眼看见的,把弓弦看成蛇,而有杯弓蛇影之惊;亲耳听见的,把飒飒风声当做千军万马,而有草木皆兵之疑。我们处事接物,要以禅的定力、智的慧眼,不眩不惑,来照破假相的虚妄迷离,才能明明白白洞见诸法(现象)的实相。

31心肝在树上
  有一只雄鳖和一只猕猴,两个感情非常的深厚。猕猴常常从森林密处的住家,来到河畔边,邀约雄鳖到森林里去游玩。因为猕猴见多识广,对于森林里的走兽飞禽,每一个族类的形状、习性,动物世界里的规炬、制度,都了若指掌。雄鳖每次听到猕猴如数家珍的描述,心中油然恭敬猕猴的学问深远广博。因此,每日午后的约会畅谈,成为雄鳖与猕猴的快乐时光。
  雄鳖每天焦虑地期待午后时刻的到来,然后行踪神秘诡异地溜出门,夜慕低垂了,才欢欢喜喜地回来。雄鳖不假外出的行径,引起善妒的妻子!母鳖的猜疑,于是派出小鳖悄悄地跟踪。盯梢的小鳖一路紧跟着雄鳖,到了蓊郁的丛林里猕猴居住的木屋,听到窗内轻脆似银铃的笑声,喔!原来是这么回事!
  小鳖跌跌撞撞赶回河畔,把讯息转告焦急等待的母鳖:
  「不得了!你家老公金屋藏娇了!」
  「怎么可能?我家老公憨厚老实,何况我管教严格,绝对不可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事情。」母鳖半信半疑地。
  「不信你自己到猕猴的小木屋看看究竟,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小鳖一副兴风作浪的神情。
  一日,不放心的母鳖果然跟随丈夫身后,发现了小木屋的秘密,醋劲大发:
  「哼!花心的东西!竟敢背着我做出如此天大的事情。不过,这一切都是可恶的猕猴所牵引的线,我一定要设法除掉猕猴,缺少了媒介助缘,老公就无法拈花惹草了。」
  主意已定,母鳖打草不惊蛇地等待雄鳖的归来。然后,温柔体贴地对丈夫说:
  「我最近心脏老是绞痛,今天特地去看了医生。医生说我得了一种怪病,虽然为我开了上好的药方,但是如果没有特别的药引,恐怕也回生乏术。」
  雄鳖一看妻子一副双眉紧蹙、西子捧心的神情,着急极了,急忙问:
  「是什么药引子?」
  「医生说要有智慧的猕猴的心肝做药引,才能救得了我的命。」母鳖欲言还止地觑着丈夫。
  雄鳖轰然如雷击顶,但是为了心爱的妻子的生命,只好牺牲宝贵的友谊。第二天,雄鳖如常地赶赴他和猕猴的约会。两个朋友一如往昔有说有笑,春风谈笑间,雄鳖忽然抽出一把锋锐的利器,向着弥猴说:
  「对不起!我和你虽然是挚交好友,不应该对你不仁不义。但是由于我的妻子得了怪病,需要你的心肝做药引,请你看在多年情谊上,成全我的请求吧!」
  猕猴听了雄鳖愚昧的请求,故作热情而平静地说道:
  「说什么不仁不义?好朋友有急难,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忙。你怎么不早说呢?我刚才出门的时候,把我的心肝放在屋后的大树上了,你陪我一块儿回去拿吧!」
  两个朋友一前一后来到了小木屋,猕猴马上爬上高高的树梢,义正辞严地指着雄鳖说:
  「愚痴的鳖啊!你为了妻子的无明而不惜牺牲真诚的友情。天下那有以他者生命来换取自己寿命的道理?何况那里有心肝不带在身上,而挂在树上的蠢事?你真是愚昧至极啊!」
  我们的心中有许多的烦恼,大要之有五种:贪、瞋、痴、慢、疑。恩爱夫妻起了猜疑,恩情毁于一旦;知心朋友有了嫌隙,友谊绝于一夕。因为怀疑,使我们昧于事情的真相,起了贪瞋的念头,而做出愚痴的行为,因此五种根本烦恼是彼此互通的。我们为学时应该无疑处有疑,为人时则要有疑处无疑,如此必能有坦荡清明的人生。



32三里路的欢喜
  有一个国家土地非常的贫瘠,尤其是气候干燥,缺乏充沛的水源,全国老百姓赖以为生的活水是深山中的一口潭泉。每天早上,可以看到许多的人民提着桶子、拿着瓶子,络绎不绝地来汲水,解除一家的干渴。
  老百姓除了要为自己的家庭提水之外,并且要轮流为远在皇宫里的国王以及他庞大的眷属、侍卫、仆从,运送每日的用水。
  从华丽的皇宫到水源的地方,不仅路程遥远,走一回就需要五里路,来回十里路,少说也要几小时;并且路面崎岖难行,老百姓挑着沈甸甸的水,一路颠踬到皇宫,水已经洒掉了半桶,又要额外多走几趟,倍尝辛苦。
  老百姓虽然苦不堪言,但是迫于国王的淫威,不敢不服从劳役,而心中的怨忿已至四海沸腾的地步。国中的官员深怕因为用水而酿成不可收拾的民变,于是把老百姓的怨声反应给国王知道,国王便把人民召集到皇宫来,了解百姓们真正的想法。
  「你们每日挑水觉得很辛苦吗?」
  「报告国王!我们每天要走到深山里挑汲清凉的泉水,路面坎坷不平,实在非常的不方便。」一个长相忠厚的庄稼汉子,沙哑着嗓音代表大众报告。
  「从我们的村庄到水潭,要走上五里路,路程实在太远了,而且又没有代步的工具,肩上挑负着沉重的水,每天来回几趟,走个数十里,把壮丁的腰部给走偻曲了,头发也给走斑白了。」一个白胡子老爹语重心长地说。
  国王听到大家七嘴八舌的高谈阔论,忧心忡忡地说:
  「你们大家辛苦了!可是我们不能不挑水呀!没有了甘霖般的清水,大家将会干渴而死。我们一齐来想想办法,看看谁有良策解决我们的困难。」
  「我们可以建造一辆水车,用人畜的力量来拖拉车子,既省力气,又可增加水的运输量。」一位长者提出睿智的建议。
  「这个意见虽然很好,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路途遥远的痛苦问题。」国王不置可否。
  「我们可以连接一条水管,把深山的潭水一气呵成连接到我们居住的村落,不就一劳永逸、永绝忧虑了吗?」一个青年异想天开地语惊四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竞相发表自己的高见,但是仍然无法决定最妥善的办法。正在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时候,有一个一脸拙朴的青年从座中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说:
  「我认为只要把五里路改称为三里路,路途缩短了,不就根本解决路程遥远的问题了吗?」
  「好极了!这个办法太好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必行走五里路,只要走三里路就可以挑到水了。」全城的老百姓雀跃奔告五里路改为三里路的喜讯。
  佛教有四依法:①依法不依人;②依智不依识;③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④依义不依语。有时我们太着意于表相的语言文字,反而忽视了事相的内涵真谛,比如譬喻中的五里路改三里路,改变的只是虚假的名称,对于事情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增益,而这种掩耳盗铃的愚痴行径,有时反而让我们昧于真相,徒然贻笑大方。

33梦幻化城
  在佛教的《法华经》中有一则化城的譬喻:
  过去在印度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群商人,联袂到另外一个国家去经商。由于他们要去的国家远在山之巅、海之涯,并且路况险巇崎岖,时有恶兽出没,大家于是决定推举一位最有智慧的长者,做为他们的向导,引领他们安全到达目的地。
  经过大家严密的会商、讨论,终于选出一位经验丰富、稳健睿智的长者来领导大家。长者吩咐大家准备好充足的粮食、健壮的马匹、周全的装备,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带着全城百姓的祝福,开始他们不可知的探险。
  行行复行行,一行人走过山、渡过水,一路跋山涉水、涉水跋山,走过寸草不生、黄沙滚滚的沙漠,走过荒烟漫漫、鬼魅魍魉的野外。他们马不停蹄地赶路,白天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不畏艰难奋进向前;晚上则搭个帐棚,围着熊熊烈火,驱逐心中的畏惧。日子一天一天的消逝,但是目的地却离他们那么的遥远!慢慢地马病了、死了,人瘦了、倒了,终于有人生起退怯畏缩之意。
  「报告长者!昨夜风雨交加中,有三个人已经离队脱逃了,他们认为路途太遥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再这样下去,依我看,到达目的地时,恐怕剩下没几人,请您千万想想办法。」有一位商人面有戚色地报告。
  长者听了却神色平静地毫无惊惧,一行人拔营继续前进,疲惫的马儿步履蹒跚,马上的人也无精打采。行进间,又有人不堪劳累悄悄地离开,大家又度过了希望渺茫的一天。第二天清晨起来,长者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脸上闪烁着神秘的笑意说:
  「各位仁者!几个月来大家长途跋涉,经过无数的荒山恶水,你们大家辛苦了。但是你们的辛苦也有了代价,明天我们将到达梦幻之城,到了梦幻之城以后,再经过三天的路程,我们就可以抵达目的地黄金国了。大家要振作精神,再加一把劲,就能完成我们伟大的旅行。」
  本来意兴阑珊的马队,听到长者的一席话,个个像灌足气体的气球,精神抖擞饱满。大家于是把马养饱,把水囊装满,打点行李,意气高昂地重新整队出发。
  一伙人从星光点点的清晨,走到艳阳高照的晌午,但是仍然看不见梦幻城的影子,大家颓丧极了,正想策马回头,这时长者突然指着前方,笑盈盈地说:
  「喏!你们看那里不就是梦幻之城吗?」
  大家顺着长者的手势看去,果然有一座高大的城堡耸立在数呎之前,大家顿时困倦全消,手舞足蹈,狂欢地奔向梦幻之城。
  有人去爬山,刚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慢慢地体力不支,气喘咻咻,就升起下山的念头,适时善体人意的向导总会鼓励对方:「再爬五分钟就到顶点了。」畏远畏难是众生的通病,因此为山可能九仞,诣远只差蹞步,却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好比譬喻中的商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要用善巧方便引导对方,变现化城,去除对方怠倦畏远的心理,好比政府在高速公路途中设有休息站,让旅客填饱肚子,让车子加满汽油,以便再上路。对于坚毅的众生,成就生命纵然需要漫长的三大阿僧祇劫,或者一刹那的一念顿入,都毫不退却;但是对于心志脆弱的众生,却只能追求速成。梦幻的化城纵然美丽,毕竟不是真实的存在,善行的旅人,漫长的路程正所以成就他的脚力。

34盲龟浮木
  在佛教的《杂阿含经》有一则描绘「人身难得」的譬喻说:
  在冰冷、阒黑、辽阔、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海之中,住了许多的水族,牠们有的身躯庞大如船舰,有的娇小如丸石;牠们有的寿命绵长如天地,有的短暂如昼夜。在幽暗的大海深处,住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的寿命有三大阿僧祇劫。宇宙从形成到毁灭,经过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四个阶段,这成住坏空的一周循环,称为一大劫。三大阿僧祇劫,等于3×10(59)大劫,换句话说,就是经过3×10(59)遍的成住坏空的变化时间,因此三大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无尽的时间。
  这只乌龟虽然寿命比宇宙还要漫长,但是牠的双眼却瞎了,看不见一丝的光明,在漆黑的深海里,牠生活在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而每经过一百年,这只盲龟才有机会浮出广袤的海面,呼吸海面上清凉的和风,嗅嗅大海咸咸的味道。
  白浪涛涛的大海中,飘荡着一根长长圆圆的浮木,浮木的中间挖有如龟头一般大小的洞孔。亘古洪荒以来,浮木就随着惊涛骇浪忽东忽西,载浮载沈。瞎了眼睛的盲龟要凭借牠的感觉,在茫茫的大海中,追逐浮木不定的方向。当每一百年才浮出一次水面的盲龟,牠尖尖的头恰巧顶住浮木小小的洞穴时,如此千载一时、一时千载的机绿,乌龟便能重见光明,获得人身。
  有一个一百年,乌龟好不容易浮出了水面,但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浮木究竟在那里呢?盲龟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浪,寻找牠那不可测度的未来。盲龟游呀游的,突然,软软的头顶好像触到了尖硬粗糙的东西。喔!是浮木!盲龟欣喜若狂,拚命地朝浮木游去,头顶奋力一顶,希望能嵌入浮木的洞孔。眼看盲龟就要顶住浮木,但是突然一阵巨浪排空打来,浮木随着碧波从盲龟的身边滑了开去,一百年的机遇就如此的轻逝。盲龟失望极了,一个浪头掩来,一个踉跄,盲龟失足又跌到深邃的海底,重新等待绵绵无止期的再一个一百年。
  潮来潮去,潮去潮来,一百年一百年的岁月更替流逝,盲龟依旧沈浮于生死的洪流大海,找不到那决定牠命运的浮木。又一个一百年,当盲龟再度浮出水面,头才接触到清凉的空气,突然一头撞进浮木的小小洞孔,轰然一响,眼前霎时霞光万丈,盲龟终于脱离久远以来笨重的躯壳,蜕变成为一个俊秀的童子,睁开眼睛觑着滚滚的红尘。
  我们愚痴凡夫被利欲蒙蔽了心眼,就像盲龟一般,无始劫来在爱河欲海之中漂流轮转而不自觉;而我们能够暂时保有人身,比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因缘际会能够穿入浮木的洞孔还要稀有难得。因此我们今日能够拥有宝贵的人身,不仅不能任意加以戕害,并且要善加爱护运用,发挥生命的潜能,做一只已经开眼的灵龟!
  《维摩诘经》说人身像泡沫,不可触摸;人身像火焰,从渴爱而生;人身像芭蕉,脆弱不坚实;人身如梦幻,从颠倒而起;人身如影子,业力所化现;人身如声响,因缘所成;人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人身如闪电,念念不住。……如此虚妄无常的人身,我们庆幸保有它之后,不必贪执恋栈,纵欲享乐,而应该借由短暂生灭的人身,修得永恒不灭的生命。「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身难得今已得,我们打算如何过我们的人生,才不枉为人身一场呢?

35三车火宅
  在佛教的有名经典《法华经》中,有一则含意深刻的譬喻:
  有一位富甲天下的长者,养有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最小的儿子长得清秀可爱,不脱稚气天真;第二个儿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总充满好奇;最大的儿子沉着稳健,处理事情总能临危不乱,长者时当以拥有人间这三样至宝而欣喜满怀。
  有一天,长者出门去拜访朋友,宾主尽欢,长者一路回味着刚才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情形,直至日薄崦嵫才回到家里,暮色苍茫中,看到一团殷丽的火球正悬挂在自己的屋后,并且跳跃着闪烁迷离的火焰。长者定睛一瞧,吓出一身冷汗,原来那美丽的火焰并不是夕日的余晖,却是祝融的狰狞牙爪。长者定心一想:糟糕!自己那三个粉雕玉琢的孩子正在屋子里戏耍,浑然不知人世的无常侵逼。
  危急中,睿智的长者想出一个办法,赶忙叫仆从准备一辆鹿车,上面装满了新奇有趣的童玩,并且把鹿车推到门口,命令仆人摇动铃铛,以吸引儿子们的注意,快速逃离火宅。沈醉于嬉戏玩乐中的小儿子,突然听到悦耳的铃铛,抬头一看:一只温驯的糜鹿载着满车的玩具,于是跑出烈火熊熊的房子,蹦跳上鹿车,开心地玩了起来。
  火势继续蔓延,内屋中的两个儿子仍然没有逃离火窟,长者十万火急地叫人另外准备一辆羊车,羊车上放置了许多璀璨的奇珍异宝,比鹿车上的童玩更为稀世罕见。正在屋内游戏的二儿子看到羊车上的奇珍异宝,再看看自己手中把玩的东西,宛如天壤之别,于是也舍离火宅,爬上了绵白的羊车上,聚精会神地赏玩满目琳琅的宝贝。
  长者看到二儿子终于平安地离开大火中的房屋,正要松一口气,蓦然一想大儿子还陷身在恐怖的火宅里,焦急地叫仆人准备一辆牛车,车上堆积了如山的琉璃七宝,光彩夺目。屋里的大儿子看到青牛车上的七宝,欣喜地走出屋子,一跃而上牛车,小心翼翼地数起来。
  在长者的苦心孤诣安排下,三个儿子虽然毫发未伤地逃离了烈火的吞噬,但是各人在自己的车上却忘我地玩耍起来,对于周遭的危险完全漠然不觉。长者担心大火继续燃烧,伤及无辜,于是命令仆人把自己最心爱的大白牛车牵来,把人间难见的栴檀赤树、摩尼宝珠放在大白牛车上,以转移儿子们的喜好。儿子们看到旷世难得的栴檀摩尼,果然纷纷舍弃鹿车、羊车、牛车上的珍玩宝物,跳上了绝世仅有、无以伦比的大白牛车。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无明的烈火、贪婪的爱欲、热恼的瞋恨、愚昧的邪见,彷佛一团一团的火焰逼煎着我们的身心,这个世间就像那熊熊焚烧的房子,因此佛教把人世间譬喻为火宅,说「三界如火宅」。而我们众生就像那陷身火窟中而不自知的三个儿子,无常生死之前,仍然耽溺于危险的游戏。贪爱、瞋恚、愚痴,使我们看不到隐身其后的可怕炼狱,而使自己成了被爱欲无明纹身的小孩。佛教有一句话说:「欲令入佛道,先以欲钩牵。」为了让我们逃离火宅,有智慧的圣贤只好运用方便权巧,先以鹿车、羊车、牛车的稀奇宝贝暂时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导我们登上纯净无杂的大白牛车,得到人世最究竟无染的珍宝。我们究竟想要追求鹿车、羊车、牛车,或者大白牛车,就决定于自己智慧的抉择了。

36心中有鬼
  印度的一个小乡镇,人们弥漫着浓厚的鬼神信仰,做什么事总要问神问鬼,老百姓活在神权控制的世界里。
  在小乡镇的一条街上,有一座百年的老屋,因为年久失修,断垣残壁,不堪风雨,屋内蛛网密布,尘埃覆棂。深夜里,老屋经常发出奇怪的声音,好似女人的伤心啜泣,又像来自幽冥世界的惨烈哀号。人们于是绘声绘影竞相传告:老屋里住满了鬼魅幽灵,谁要是走进了老屋,就别想活命。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鬼影幢幢的老屋,谁也不敢靠近一步。
  有一天,从外乡镇来了一个人,扬言自己是天下第一大胆的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吓得了他。有一个村民看到这个外乡人口出狂言,非常的不服气,故意使用激将法说道:
  「你自称自己是天下最大胆的人,你如何证明你的胆量过人,让我们心悦诚服?」
  「我不仅不害怕妖魔鬼怪,任何的妖魔鬼怪看到我,都要退避三舍,敬畏三分。」外乡人自信满满地回答。
  「我们村里有一间鬼屋,进去住过的人都被吓出一身病来,如果今晚你敢进去住宿,那就证明你的确是个有胆量的人。」
  「哼!这区区的鬼魅魍魉有什么好惧怕的,今天晚上我就要把他们降伏!」外乡人大力拍着胸膛,故作无畏的神情。
  村里的百姓于是为外乡人准备丰盛的晚餐,日暮时分,一群人浩浩荡荡簇拥着外乡人,来到了鬼屋门前,语气凝重地对外乡人说:
  「祝你一夜平安无事!」
  外乡人目送村人们举着火把的身影愈去愈远,硬着头皮跨进鬼屋,一阵阴冷的空气从脚底袭上心头。举目望去,晕黄的烛光下,梁柱颓倾,横七竖八,屋顶上破了一个大窟窿,月光斜斜地泻了一地,更增阴森,纸窗上跳跃着幢幢的影子,仿佛鬼祟就要破窗而入。外乡人一惊,赶紧躲在折了一支脚的案桌下,闭目屏息,和衣睡倒。
  夜漏,轻轻地移逝;大地,静静地沈睡。梦魇中的外乡人突然听到两扇破旧的木门「咿哑!」作响,有鬼魅正要推门而入。外乡人霍然从地弹起,一个箭步死命抵住木门,不让门外的鬼魅进来。但是他使力愈大,门外的推力也愈大。就在一推一关的拉锯之中,木门「碰!」应声而破,门内的外乡人和门外的不明众生,彼此惊惧地跌坐在地上。外乡人心想:「性命休矣!」惊魂甫定,定睛一看:那里是什么狰狞可怖的鬼怪,原来是个错过了旅店的商人。
  这世间究竟有没有鬼神?鬼神又住在那里呢?鬼,佛教把它定为六道之一,其实我们的人间何尝没有鬼道呢?酗酒成性的人,称为酒鬼;嗜烟成癖的人,称为烟鬼;好赌不悔的人,称为赌鬼;贪色败俗的人,称为色鬼;……我们的人间可谓充斥鬼道众生,特别是民风日益浇薄的当今社会,夜半行路,不担心碰到鬼魅,倒忧虑遇见恶人。其实鬼有时也不见得那么恐怖,我们腻称小孩为小鬼,太太娇嗔先生为死鬼,可见鬼是有小瑕疵的众生。真正的鬼并不可怕,它也只是六道的众生之一,最愚痴的是心里有鬼,成天活在自造的鬼魅世界间,更可怕的是心怀鬼胎,陷人于万劫不复的不义。

37一比多更好
  有两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结伴到远地去经商,两人身上各自携带了大把的黄金和珠宝。由于他们要去的地方,一路上荒山恶水,时有盗贼出没抢劫杀人,因此两人把各自信奉的神明圣像,戴在身上,以避凶煞。
  赵大明一家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信仰观世音菩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他平时走路、做事总是称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趟出远门,他特别把一块用翠玉刻成的观音圣像,挂在颈项,以保平安。
  王来发是一个脑筋机伶,善于察书观色的商人,他经常到各寺庙、教堂膜拜各路神明,保佑他财运亨通,事业发达,因此三教九流的神像,譬如妈祖、城隍、财神、土地公、孔子等都是他祈求的对象,甚至回教的穆罕默德、基督教的耶稣,他也礼敬有加。为了周全起见,他把所有神像、香火都挂在身上、藏在怀里,然后才安安心心地出门。
  他们两人一路餐风饮露、昼行夜伏,走过人烟稠密的市镇,卖了一些货货品,攒了一些银子;也走过人迹罕至的僻壤,打尖住店,继续赶路。如此行行走走,有一天晌午,他们走到一处山间,放眼望去,荒草漫漫,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峭壁耸峙,飞鸟绝迹,一条银带从空泻下,愤怒地奔向山谷,两人迷失在草寇时常出没的恶山。烈日炽盛,两人无奈只好栖息在一棵大树之下,找出干粮疗治辘辘的饥肠。
  两人正津津有味地嚼着大饼,突然问,从茂密的草丛中窜出一个头戴皂巾、手提钢刀的魁梧大汉,横眉竖目地大吼道:
  「哈哈!留下你们的买路财,本大爷正缺银子花。」说完,伸手便抢两人的包袱。两人一看多日来的辛苦买卖,付诸泡影,不顾生命危险,抓住包袱紧紧不放,却因此惹恼了强盗,挥刀便砍。赵大明只觉眼前白光闪烁,吓出一身冷汗,慌乱中不觉脱口念道: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耳畔只听到「当啷」一声,钢刀结结实实地砍向自己的脖子,人顺势一倒,昏厥了过去。过了一个时辰,才悠悠醒来,以为已经身首离异,不在人间。低头一看,颈项的翠玉观音被钢刀劈成了两半。喔!原来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以身体保护了自己。再反观王来发正躺在血泊之中,原来在激烈的拉扯中,被盗贼砍去了一只手臂,只听到他正在埋怨身上的众神明说:
  「各位神明!你们实在太不够意思了!平日我对你们大家多么尊敬,三牲四礼祭拜你们,库银纸钱烧给你们。今天弟子我有难,你们没有一个挺身出来救我。人家赵大明只信仰一位观世音菩萨,菩萨就奋不顾身保护他。」
  众神明听到王来发的牢骚不满,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最后妈祖终于站出来说话:
  「王先生!你不要生气!不是我们众神明不救你,而是在这么多的前辈之前,抢先出来搭救你,是非常僭越不谦虚。当盗贼拿刀要杀你的时候,我们也想推派一位代表出来救你,我们请玉皇大帝出面,玉皇大帝就请城隍爷,城隍爷推荐孔子,孔子就谦让给耶稣,耶稣请穆罕默德……就在我们彼此推让举荐的时候,那里晓得你的膀子就被砍下来了!」
  我们的观念里总觉得多比一大,多比一好,金钱愈多愈好,房地产愈多愈好,这种贪多的心理,转为信仰,便成为贪求、贪婪的宗教信仰。其实一比多还要大,一群酒肉朋友,不如二三知己;汪洋咸海,不如一滴清水可以滋润草木;妄想纷飞的杂念,不如专精一念的清明智慧;多神宗教的祈求膜拜,不如一心不乱的虔诚信仰。能懂得一的至微至大,才能拥有一切的无尽无限。

38吉祥草
  佛陀在世的时代,在印度有一位孤寡的母亲,膝下只生了一个独子,既无伯叔姨舅可依靠,也无兄弟姐妹相扶携,茕茕孑立,孤苦伶仃。这位母亲对于终身希望所托的儿子,疼爱倍加,生怕一个闪失,失去了唯一的寄望。寡母孤儿相依为命,日子倒也过得平静。
  有一年,村落流行着一场瘟疫,小孩子因为抵抗力薄弱,无辜地被攫走数条稚幼的生命,寡母钟爱的儿子不幸地也死于这场流行疾病。伤心欲绝的母亲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每天搂抱着气绝已久、全身冰冷的孩子,号啕悲哭,痴迷地对着孩子喃喃呼唤,企图唤回孩子那可爱的笑靥,但是孩子所回应的是亘古寂然的无言。
  从此妇人像丧心病狂一般,碰到任何人便哀哀祈求:
  「什么人带走了我的孩子,把我的心肝宝贝还给我!」
  「我的孩子死了,天哪!什么人能救救我的孩子?」
  可怜的妇人活在丧子的悲痛之中,哭断了柔肠,哭碎了慈母的一颗心;哭干了泪水,哭出了一眼的血泪,街坊邻居们爱莫能助,大家不知道如何来帮助这位不幸的母亲。
  不可思议的因缘来了,佛陀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位的弟子来到了这个国家,并且接受国王的邀请,敷座说法,人们扶老携幼都到精舍,聆听佛陀宣说妙法。有一个村人不忍心妇人沈沦在锥心拆骨的痛苦深渊,把妇人引进到佛陀的座前,希望佛陀给她一些启示。佛陀慈悲地看着妇人说:
  「妇人家!你丧失了人间最珍贵的宝物,你只要找到一样东西,我就有办法救活你的孩子。」
  绝望中的母亲,听到佛陀充满光明、生机的法音,抬起泪水迷蒙的双眼,无限期盼的注视着佛陀说:
  「佛陀!只要能救活我的孩子,任何东西我都愿意去寻找!」
  「你如果能找到吉祥草,把它覆盖在你孩子的身上,你孩子便能起死回生,可爱如昔。」
  「什么叫做吉祥草?要到那里才采得到呢?」
  「吉祥草生长在从来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之中,你赶快去寻找吧!」
  怀着一线希望的母亲,锲而不舍挨家挨户地寻找那挽救他儿子的灵芝仙草,每到一户人家,便恭敬合十问道:
  「请问你家曾经死过人吗?你家里有吉祥草吗?」
  「我家没有种植什么吉祥草,我家二个月前才死了个老人家。」
  被问到的人知道她遭遇丧子的巨痛,虽然被询问到如此唐突的问题,但是也不以为意。只是没有一个人家不曾死过亲人的,妇人失望极了,世间之大,竟然没有一人能够救护她的孩子。佛陀于是开示她说:
  「你终于明白任何人家没有不曾死亡过亲人的道理。世间上一切万法有生必有死,有生必有灭,诸行无常的生灭现象是自然的法则,任何有生命的有情众生,必定要经过死亡的过程,因此你儿子的死亡也是一种必然的实相。」
  佛教的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认为世间没有永恒存在不变的事事物物,譬如有情众生的人类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山河大地的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变化,而我们的心则有生住异灭的剎那生灭,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不变异的。在诡谲幻灭的生命流转中,有的人求长生,有的人求永生,但是只要有生,必有灭异,因此佛教主张无生。无生并不是自戕生命,否定生命的可贵,而是超越生死轮转,虽处生死,也不为生死所苦,进而透过修持,不再于六道生死流中受生,契入真理,那就是一种「花开无生见如来」的清净生命。无生,是不在痛苦中打转的快乐生命。

39身为苦本
  有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结跏趺坐,敛目摄心,屏除一切杂念,用功精进,观照自己的本性自心。出家人正在全神贯注,努力参究本来面目的时候,耳畔突然传来一阵吱吱喳喳的嘈杂声音,仔细一听,原来是四只动物对于世间的痛苦现象,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只听到鸽子说: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像我们鸟类每天为了觅食,要展翅飞翔数里之遥,甚至要越过海洋,飞跃山峦,才能找到裹腹的食物。有时找不到食物,就要忍受饥饿的痛苦,因此世间上什么最苦?求不得的贪婪欲望最为痛苦。」
  鸽子的话才说完,盘踞在树上的蟒蛇懒洋洋地答腔:
  「贪欲固然痛苦,但是瞋恨对于身心的侵逼更是巨大。像我们蛇族是最具有瞋恨心的动物,我们伸着长长的蛇信,固然能够惊吓人类走兽,但是我们自己每天也生活在瞋恚之中,饱受愤怒之火的焚煎,因此我认为瞋恨才是世间最难忍受的痛苦。」
  鸽子、蟒蛇相继发表高论,一只刚刚失掉猎物的狐狸垂头丧气地定过来说:
  「在贪、瞋、痴、慢、疑的五大烦恼中,怀疑最为痛苦。我们狐狸生性多疑,当我们在猎取食物的时候,总要经过缜密的判断、敏锐的观察,然后才迅雷不及掩耳地付诸行动。但是有时我们的猜疑个性,却也让我们功亏一篑,留下憾恨,因此我觉得怀疑最痛苦。」
  一旁攀着树藤,在丛林间摇荡跳跃的猴子,突然静止了下来,意味深长地对着鸽子、蟒蛇、狐狸说道:
  「你们都错了!贪婪、瞋恚、怀疑,虽然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比起我猴子的痛苦,你们的烦恼实在是微不足道。我们猴群每天生活在树林里面,吃的是野果,喝的是溪水,那里比得上你们的珍肴美味?但是我们却要时时提心吊胆猎人那支死亡的箭,什么时候会射中我们,夺去我们的生命。因此,恐惧才是世间最可怕的东西,」
  四只动物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坚持自己的看法,谁也不相让。禅坐中的出家人被吵得无法安定,只好出定对着四只动物说:
  「各位仁者!你们对于痛苦的认识都不够彻底,只看到了枝末的问题,其实身体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来源!」
  老子说我们人类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有身体的缘故,佛教则说「身为苦本」。因为有身体,所以每天要奔波忙碌,给它吃美味可口的食物,穿着华丽昂贵的衣服,甚至为它汲汲钻营,珠光宝气一身戴。生病了,要为它诊断治疗;衰老了,要为它延续青春。因此有人为它整容拉皮,希望留住少年岁月;有人为它辟谷炼丹,企图永远长生不死。其实这种对身体的爱恋,就是我爱、我执、我见,而我爱、我执、我见的烦恼,正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佛教说人生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憎相会、爱别离、五阴炽盛等八苦,这八苦都和身、我爱离开不了关系。身体危脆如芭蕉,虚幻如泡影,我们应该了知身体的虚幻不长久,好好运用有质碍、有极限的肉体,开创有意义的智慧生命,才不枉为「人身」一场。

40自性灵山
  有一个佛教信徒,名叫王大有,他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一意祈求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别人向他提及其它的宗派、经典,他都一概拒绝不听,择善固执几至顽冥不化的程度。
  有一次,他所居住的村庄遭逢洪水的侵袭,全村的房屋、桥梁被冲毁殆尽,人命、牲畜的损失更是无法计数。洪水淹没了村落,也淹没了王大有的房子。王大有情急之下,爬到屋顶上去避难。眼看滚滚的水浪不断的涨高,王大有赶忙摄心正念大声称诵: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阿弥陀佛!赶快来救我!」
  滔滔的大水愤怒地嘶吼着,眼看就要淹至屋顶,突然在漫漫一片的浊浪之中,从远处急速地飘来一叶独木扁舟,舟上坐了一位皮肤黝黑、孔武雄壮的原住民同胞,钢铁一般的双臂正奋力地划动着木桨,流星逐月似地划向村落而来。看到危难中的王大有就高声大呼:
  「喂!你赶快下来搭乘我的独木舟,让我载你到安全的地方!」
  求救无门的王大有看到驾着独木舟的原住民,却无动于衷地拒绝:
  「你这片小小的独木舟太危险了,怎么抵挡得住大水的波涛汹涌?我不会搭你的船,我有阿弥陀佛来救我。」
  一腔热忱的原住民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只好悻悻然驾着独木舟随波逐浪走了。
  洪水继续地漫淹,淹过了屋顶,涨到了王大有的腰际,王大有更用力地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希望弥陀感应,慈悲接引。王大有引颈企盼着,一望无际的辽阔水面,突然传来「卜卜!卜卜!」的马达声,一艘汽艇迅速地驶到岌岌可危的屋前,船上坐了一位汉子,焦急地对王大有招手说:
  「请你乘坐我的汽艇离开这生死欲流吧!」
  王大有瞧了汽艇一眼,淡淡地说:
  「我生平最不喜欢科技文明了,你走吧!我有阿弥陀佛的西方船来救我!」
  汽艇上的汉子冷不防蚊子叮到铁牛,无所著力处,也只好无奈地离开了。洪水迅速地升涨,淹到了王大有的胸前,眼看王大有就要沦为波臣了,他全神贯注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快来救我!」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中一架直升机翩然而降,一位金发蓝眼的空军健儿熟练地放下云梯,对王大有道:
  「快点上我的飞机来吧!再迟疑就来不及了!」
  固执的王大有依然不改初衷道:
  「我一向讨厌你们老外,何况我是要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而不是到你们老外居住的西方世界。」
  碰了一鼻子灰的老外,只好驾驶着飞机离开。洪水终于淹没了王大有的头顶,阿弥陀佛却始终没有出现在王大有面前。虽然如此,王大有因为念佛的善根善因,一缕神识还是幽幽邈邈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王大有见到了阿弥陀佛就埋怨道:
  「阿弥陀佛!你实在太不慈悲了!弟子平时、忙时,甚至碰到水灾时,都一心称念你的名字,但是你却没有现身来救我,那么称念你的圣号,还有什么功德、感应呢?」
  三十二相庄严的阿弥陀佛听了,慈和地笑道:  「你遭遇水难命在旦夕时,我赶快变化一叶独木舟去渡你,你嫌弃独木舟短薄危脆,坚不上船;不得已我又变化一艘汽艇,你又厌恶现代科技文明,自绝生路;但是我还是再变化一架直升机去救你,你却生起种族对待观念,而断送命根。像你这样妄生差别心,纵然佛陀现在你的面前也没有用,你还是再回到娑婆世界磨炼修持吧!」
  佛经上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好比眼睛里长了东西,遮蔽了视线,看不见璀璨的阳光,却反而责怪太阳不够明亮。我们的心眼被不正确的知见障碍了,我执我见,自以为是,见到的只是乱坠的空花,而不能见到真实的相状,与真理相契合。称念弥陀圣号,应该与弥陀如来的慈悲、智慧、圆融法身,深心相印,否则喊破喉咙也是枉然。「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自性灵山弥陀,就在你我的当下一念认知。

41恶习难改
  有一只奇毒无比的蝎子,站在江边,望着滔滔翻滚的大江兴叹,不知如何才能渡过江河,到达彼岸。毒蝎正在;爵莫展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乌龟慢条斯理地爬向海滩来。毒蝎欣喜万分,赶快向前打躬作揖,堆满笑容对乌龟说:
  「乌龟大哥!你要到那里去啊?」
  乌龟看到一脸诡异笑容的毒蝎,赶快警觉地把自己伸进硬硬的壳内,戒慎警惕地打招呼:
  「蝎子老弟!你好,我正打算回到我对岸的家。」
  「好极了!我也正要到对岸去,能不能麻烦你顺便载我一程。」毒蝎抢着说。
  「不行!你们蝎子毒性恶劣,万一中途你咬了我一口,我不就丧失了生命,我不做如此的蠢事!」乌龟一口回绝。
  「乌龟大哥!你放心啦!如果中途我咬你一口,我自己也会淹死于江中,你想我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吗?拜托你行行慈悲。」
  憨厚的乌龟禁不起毒蝎的苦苦哀求,万般无奈地答应:
  「好!我答应载运你过河,但是你切记不可以咬啮我,否则我们两个将会同归于尽,沦为波臣。爬上我的背脊来吧!」
  乌龟载着毒蝎在江中载浮载沈,毒蝎趴伏在乌龟的硬壳上,兴高采烈地欣赏两岸风景。一个高高的浪头打过来,眼看乌龟和毒蝎就要灭顶,但是乌龟就像个善于游泳的潜夫,身手矫健躲过一朵一朵的浪花,赢得毒蝎雀跃的鼓掌。
  乌龟正在为自己的游泳技术窃窃自喜的时候,突然背脊传来一阵剧烈的刺痛,气急败坏地责怪毒蝎道:
  「我好心好意载你过河,你怎么可以不守信用以毒针刺我?我被你咬死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乌龟大哥!我也知道和你约法三章在先,不能食言而肥,自毁信誉。但是我们蝎子咬人咬习惯了,看到有生命的东西,不自觉地就会咬他一口。对不起,我不是故意咬你的!」毒蝎无辜地请求原谅。
  毒性迅速地蔓延乌龟的全身,乌龟终于支持不住,载着毒蝎一齐沈到了江底,为自己当初的轻率允诺深深懊悔不已!
  佛经上说我们一个人烦恼易断,习气难除。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难移的本性,指的就是我们的习性、习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习惯。譬如一个抽烟多年的人,时间久了,拿烟的手指之间所留下的黄色烟味,就是习气。烟灰缸里的烟蒂容易洗涤干净,但是指缝间的浓浓烟味却不容易去除。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性,有的人嗜赌成性,有的人瞋恨成性,有的人好名成性,有的人贪财成性。这些恶习不但阻碍了我们进步,甚至因此夺走我们宝贵的性命。譬喻里的毒蝎明明知道不能轻易一咬,但是仍然无法控制习性,反为习性所控制。因此培养好的习性、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其实,一切诸法本无自性,没有不能改变的习惯,只要有智慧,仍然可以转陋习为善习!

42天堂与地狱的墙
  有一天,发生了不可抗拒的天灾地变,惊人的飓风把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围墙吹倒了,地狱的众生纷纷跑到天堂去享乐,偌大的地狱快要变成一座空荡寂寥的死城,而天堂突然问多了一群光怪陆离的鬼魅,一时间天堂与地狱之间的秩序大乱,急坏了天堂的帝释天王和地狱的阎罗魔王。两位主掌者终于召开了一场攸关天地安全的紧急会议,帝释天王首先忧心忡忡地说:
  「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墙墩,一定要想办法赶快修复起来,否则天堂的众生跑到地狱去,地狱的众生跑到天堂来,势必扰乱彼此世界的平衡,给法界带来不可收复的浩劫。」说完询问地看着阎罗王,闾罗王赶快接口说:
  「帝释天王你说得对极了!我建议我们两界各派出三位代表,积极洽商,进行修墙工作,你以为如何?「  「要派出什么样的身分、条件为代表呢?」
  「我们天堂和地狱各派出一位工程师、律师和银行家。」阎罗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为什么要派出这三种职业的人为代表?」帝释天王大惑不解。
  「在天堂地狱之间筑墙,要请工程师来设计规格、督促工程进行,因此工程师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浩大的建筑,需要庞大的经费,因此要请银行家编预算、筹费用;另外,墙建好之后,势必会牵扯到使用权、所有权的问题,这些事情则需要律师来解决,因此必须派遣这三种代表。」
  阎罗王于是和帝释天王约好,一星期之后双方各派出这三种代表。一星期很快地过去了,闾罗王也依照约定,迅速地从地狱的众多鬼卒中,挑选到了过去从事工程师、律师、银行家等行业的代表。但是天堂的帝释天王却迟迟不见动静,二星期过去了,天堂方面仍然没有丝毫的响应,天堂与地狱的众生躲过狱卒、天将的耳目,穿梭于倒塌的围墙。阎罗王终于忍不住了,向帝释天王发出了最后的通牒:
  「帝释天王!你如果再不派出代表来商议修墙的事,地狱和天堂混乱了秩序,一切后果由你负全部责任。」
  帝释天王满腹苦衷,吞吞吐吐地回答:
  「阎罗王!眼看着地狱的众生尽往天堂里跑,我比你更心急如焚哪!我也想赶快选出三位代表来,但是我在天堂里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三种行业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阎罗王一脸的惊诧。
  「因为工程师包工建筑的时候,偷工减料,德行有亏;律师为了中饱私囊,鼓励人诉讼打官司,破坏善良民风;银行家放高利贷,贪婪诈取。这三种人都往生不了天堂,因此我无法派遣三位刚正不阿、清廉奉公的代表啊!」
  事实上,天堂里当然不乏正正派派的工程师、律师、银行家。这则譬喻是在警讽世人: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墙之隔,心地纯正,磊落光明,不诈不取,守法行善,就是人间天堂;反之,便是人间炼狱。这则譬喻另外启示我们:当我们身居好的职位,如果不心存善念,地狱就在当下。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成邪;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成正。能不慎哉!

43这里就是地狱
  有一个人名叫钱琨,平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因为不治生计,又无恒产,没有多久,便以壮年之躯而饿死了。钱琨死了之后,一缕魂魄飘飘渺渺地游荡着,不知要投胎于那一道?正在茫然无措间,突然看到一位官爷模样的大汉,向他频频招手,钱琨赶忙飘了过去,打揖回应。衙役打扮的大汉对他说:
  「钱琨!你跟随我去转世吧!」
  钱琨跟着大汉来到了一个地方,只见到处挂满了大块大块的鱼肉,池子里蓄满了一池一池的琼浆,散发出浓烈扑鼻的酒香。除了这诱人的肉林酒池之外,一间一间的房子还装置了各种稀奇罕见的游乐器具,看得钱琨眼花撩乱,垂涎欲滴。大汉指着满室芬芳的酒肉,对钱琨说:
  「这些好吃的酒肉,好玩的欲乐,都是你的因缘业报所应该得到的,你好好享受吧!」
  院宅淡淡一挥手就走了,饿得两眼昏花的钱琨,饿虎扑羊似地扯下一大块肥肉,大口大口地吃将起来,大快朶颐。
  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美妙的地方,不用每日劳动筋骨,辛辛苦苦去赚取糊口的蝇头小利,便能享受美味的甘脂,啜饮馥郁的浓酒,这一定是祖上积有阴德,自己前世有修善,今生才有如此快乐的果报。钱琨洋洋得意地思忖,对于自己能够转生在这样的世界满意极了,每天放纵欲望,尽情吃喝玩乐,不稍节制。
  日子,在惬意中逝去。第一个岁月,钱琨在骄奢中和欲望追逐游戏,有时把自己泡浸在酒池里,竟日醉气熏天,根本不知道智慧、清明为何物?不过钱琨对于如此纵情享乐的生活却眷恋执迷,一点也不思改变。第二个年头,钱琨渐渐厌烦这种只有欲乐、没有奋进的靡烂生活,虽然偶尔也动念亟思振作,但是又随着自己顽强的业感而沈沦欲望的溪壑。
  第三个寒暑悄然而至,钱琨对于这样一成不变的享乐日子,已经无法忍耐,央求看守他的大汉说:
  「大爷!你行行好,能不能把我换到另一个世界去,在这里一天到晚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简直痛苦极了!」
  「不行,你的果报决定你一定要在这里享受世间的欲乐,并且不可以往生其它的地方。」大汉斩钉截铁地斥驳。
  「在这里只有眼前的纵乐,没有明日的希望,我宁可坠入地狱去受炮烙割锯、判肠剖腹的痛苦,也不要在这个没有明天、没有希望、没有奋斗、没有上进的世界里生活。」钱琨声嘶力竭地抗议着。
  大汉突然露出狰狞的样子,铜铃般的双眼透着青色的寒光,冶冶地说道:
  「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就是没有奋斗的意志力、没有希望的生命力的地狱,我就是拘禁你这种地狱种子众生的鬼王!」
  世人以为浮华享受的生活是快乐的,工作劳役是辛苦的。其实一味纵乐奢靡、缺乏斗志的人生,是堕落的、罪恶的,比地狱还要可怕。人生不怕有苦难,只要有不退失的精进力、奋斗心,人生就有无限的光明,永恒的希望;丧失了勇猛的进取意念,当下就是没有未来前途的地狱。我们在享受社会经济奇迹所带来的富裕生活之余,是不是应该继续勤奋不懈,创造永恒的净土之乐。

44愚人吃盐
  有一个乡下人,长年累月住在穷乡僻壤的山间,一生难得下山,更遑论进城了。有一次,他为了办一些事情特地进了城。城里人光鲜时髦的衣着、富丽堂皇的建筑、稀奇古怪的娱乐,把个憨厚朴实的乡下人,如刘姥姥逛大观园一般,看得目不暇给,惊诧不已!
  乡下人好奇地东张西望,走着走着,望呀望的,冷不防却和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满怀,觑眼一瞧,竟是自己三十年未曾联系的老朋友。
  老友喜出望外,便把乡下人请到了家中,两人畅谈别后的种种状况,并且请自己的妻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来招待乡下人。
  老友指着满桌的珍肴美味,殷殷地向乡下人举箸劝食:
  「你尝尝这些菜,都是我内人亲自掌厨的拿手看家菜;你品啜品啜这壶酒,这可是我收藏许多年的好酒,陈年老酒要拿来招待多年好友呀!」
  主人的盛意,感染了周遭炙热的气氛,一时主客觥筹交错,对饮起来。霎时酒香、菜香弥漫一室,行酒令的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落。酒酣耳热,宾主尽欢,女主人热情地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须汤,请客人食用。主人拿起汤瓢喝了一口,思!味道很醇美,只是口味清淡了一些,赶忙叫唤妻子:
  「这汤太淡了,加一点盐会更可口。」
  妻子应声从厨房拿出一匙盐,洒在香气四溢的热汤上,搅拌均匀之后,请二人再品尝,果然咸淡适中,好吃极了,乡下人好奇地问道:
  「这个细细白白如砂粒的东西是什么宝贝呀?为什么把它加在食物里面,这汤就变得如此的好喝?太奇妙了!」
  「这神奇的东西叫食盐,是你们山中买不到的珍品。」主人笑盈盈的解释。
  「我们乡里巴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过这么美妙的东西,你能不能送我一些,好让我的家人也见识见识。」乡下人腼觍地要求。
  「没有问题,我送你一大包,你慢慢食用。」主人豪迈地慨赠一大包盐。
  乡下人如获至宝,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并且叫妻子准备饭菜,把全家人召集到饭桌,抓起一大把白盐,得意洋洋地说:
  「昨天我到朋友家作客,他请我吃饭的时候,在菜肴中加了一点点这叫做盐巴的白白东西,菜就变得美味可口;现在我们加它一大把,菜一定会更好吃。」说完,把手中一把的白盐洒在菜肴里,经过一番炒翻之后,乡下人夹起菜就往嘴里送,唉呀!一盘原本色味俱佳的好菜,却咸得舌头都失去了味觉,根本无法入口。
  儒家主张中庸,佛教追求中道。佛经说我们众生有五种不正确的见解,其中的边见就是偏执一方的知见,生活过度骄奢享受固然不对,过分的头陀苦行也不适当;感情太热、太冷,待人太严厉、太纵溺,做事过于勤奋不休息,或者懈怠不发心,都不合乎中道的精神,好比盐巴放得太多或太少,过与不及都是不完美的事!人生应该追求不左不右、不苦不乐、不偏不倚的中道智慧生活!

45毒箭
  印度有一个愚痴人做事喜欢钻牛角尖,不能把握当务之急,反而在校末细节上大作文章。有一次,他跟随军队去打仗,两军激烈交锋之中,他不幸中了敌人的毒箭,同袍赶快把他救到帐下,并且延请医生来救他的命。医生剪开血渍斑斑的衣服,只见病患的一只手臂肿胀得如同一根大木棍,透着暗紫的颜色。医生正要迅速地拔出毒箭,为病人敷上药物,但是病人却紧抓住医生的手说:
  「且慢拔箭!等我知道这射箭的人姓甚名谁?长得什么模样,身材高矮胖瘦,肤色黑白红黄?士农工商从事什么行业?四种姓中属于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的那一个阶级?住在东西南北那个方向?……把这些都调查清楚了,再来为我拔箭治疗。」
  医生赶快派人去敌方采访,终于把射箭手的身家背景调查得清清楚楚,救人如救火,二度要为愚痴人拔去毒箭时,愚痴人又按捺住医生的双手说:
  「慢来!慢来!我虽然知道射我的敌人的一切情形,但是这弓究竟是用桑木,还是槭木、樟木制成的?这弓弦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是丝缕,还是纻麻?弓的颜色是褐色、黄色,还是原木的本色?这些知识我都知道了,我才要接受疗伤。」
  说完固执地端坐在地上,拒绝医生的诊断。眼看毒性迅速地蔓延病人的身体,医生无奈只好叫人把弓弩拿去仔细研究,满足了愚痴人的好奇,三度要拔去毒箭时,愚痴人又说了:
  「等一下!射箭人和弓弩的状况,我虽然都已经了如指掌了,但是关于箭的情形却一无所知。我要知道这箭柄究竟是树木,还是竹子做成的?箭羽是用什么种类的鸟毛做成的?是雉鸡的毛,还是白鹤的毛?箭镞是用什么金属打造成的?是铁器,还是铜器?绑住箭镞的箭缠,是用牛筋,还是鹿筋?另外,制造弓箭的工匠长得什么样子?如果这些事情我都完全明白了,我一定接受治疗。」
  为德不卒,终非行善,何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只好好人做到底,急如星火地遣人把有关弓箭的资料都搜集来,告诉已经毒性攻心、奄奄一息的愚痴人。愚痴人最后虽然知道有关弓箭、射手的一切常识,但是因为延宕医治,纵然华陀再世,也救不了他的性命。愚痴人终于因为执着于常识的枝末追求,而丧失了宝贵的根本生命。
  这则有名的毒箭譬喻,记载在佛教的《中阿含经》,原来是婆罗门教的学者鬘童子,问了释迦牟尼佛有关:世间是恒常还是无常?世间有没有边际?如来涅盘以后究竟还有没有?生命与身体是相同的一,还是不同的二?等等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佛陀认为这一问题是纯知识的论辩,文字上的无益戏论,和烦恼的清净、生命的解脱,没有直接切要的关系,因此舍置而不予作答,佛教称之为十四无记。佛陀所关心的是赶快把烦恼的毒箭拔除,疗伤活命的根本解脱问题,而不是弓、箭、射手的十四无记知解。放眼我们的社会国家,议堂内的衮衮诸公处理事情不能切入核心,只在语言程序上打转,意识型态上计较,攸关民生福利的大事却搁置一旁,比之毒箭喻中的愚痴人,更为荒谬可怕,不仅自绝生机,更是草菅人命,能不慎哉?

46把烦恼还给你
  有一个富翁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每天仍然过得闷闷不乐,他担心子女不孝顺,他忧虑老病会来临,他挂念富贵不长久,他恐惧死亡的逼迫……。他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烦恼里面。他的隔壁住了一对年老的乞丐夫妇,他们既没有子女,也没有田园财富,可是两夫妻每天快快乐乐地出门乞讨,欢欢喜喜地归来,津津有味地分享他们讨来的残羹剩饭。富翁从高高的楼上,一眼望去,正是老乞丐那家徒四壁、聊堪躲避风雨的草棚,富翁纳闷不解:
  「我子孙满堂,他们无儿无女,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无忧?我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他们贫无立锥、三餐不继,他们为什么如此欣悦欢喜?我仆妾成群、任我吆喝,他们茕茕无依、无势无恃,可是却每日歌声不绝,如此的悠游自在!我空有钱财权位,但是我为什么烦恼不断,而他们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能够过得如此的恬淡无争呢?……」看着快乐的乞丐夫妻,富翁又增加了一重烦恼。
  有一天,来了一位出家的法师,行脚云游经过富翁的村庄,向富翁化缘一杯清水解渴。行脚僧看到满面戚容的富翁,好奇地追问原因,富翁于是将心中的疑团,一五一十地请教行脚僧。行脚僧听了,粲然笑道:
  「喔!原来如此!很简单,现在我教你一个方法,就可以把你的烦恼转送给他们。」
  「什么好办法,这么神效?」富翁迫不及待地追问。
  「你明天送给他们二十两银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师父!你开什么玩笑?没有二十两银子,他们就已经过得这么快乐了,如果有了二十两银子,他们不是更开心了吗?」富翁的脸上写着迷惑。
  「你照我的话去试试看!」行脚僧笃定地漾满笑意。
  将信将疑的富翁,果然依言送给老乞丐夫妻二十两银子,然后暗中观察老夫妻的神色。一生贫穷的老乞丐夫妻,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灿烂美丽的银子,捧着沈甸甸、白花花的银子,老夫妻对这从天而降的财富,惊喜得不知如何去处置?把它藏在破枕头下,万一睡着了,被窃贼偷去了怎么办?把它放在草堆中,万一遗失了,这富贵不就飞失了吗?家中又没有保险柜,可以安放这二十两银子,怎么办?……。
  老夫妻为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全问题,折腾得白天无心去乞讨,晚上更无法成眠,失去了往日闲适宁静的生活。终于,老夫妻豁然明白了,异口同声道:
  「过去我们没有二十两银子的时候,日子过得多么逍遥自在!今天我们有了二十两银子,不但失去了我们原有的快乐,反而烦恼不已,不当的财富,实在是烦恼的根源啊!」
  两人于是把二十两银子还给富翁说:
  「把烦恼还给你!」
  然后继续过着充满歌声的乞讨生活。捧着被退回的二十两银子,富翁的烦恼更深了!
  《涅盘经》说:「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世间最大的财富是恬淡、知足、惜福、感恩,真正的财富是来自于心内的内财,譬如信心、结缘、惭愧、勤劳、守法、忍辱、智慧等七圣财。内心的财富是人人本自具足,贼偷偷不去,官夺夺不得。金钱、土地、华厦、美衣等外财,虽然也能带给我们一时快乐,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快乐之器往往也正是痛苦烦恼之因。这苦乐之间,需要我们用智慧去抉择。

47求人不如求已
  有父子二人以偷窃为生,尤其父亲的伎俩高超,只要一出马,从来不曾失手,称得上是天下的空空神偷,但是父子俩坚持盗亦有道的原则,仅仅以悭吝不仁的富豪为偷窃的对象。
  儿子看到父亲的手法如此的神异,心中钦佩不已,一再央求父亲把十八般武艺传授给他,但是父亲总是笑而不应。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父亲把儿子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说:
  「今天晚上你跟我去干他一笔,我要把毕生的功夫倾囊传授给你。」
  儿子听了欣喜若狂,赶忙和父亲穿了夜行的黑衣,父子俩一路向以放高利贷闻名于世的赵员外家奔来。父亲一个鹞子翻身跃入了高耸的围墙,儿子则踩着树椅,勉勉强强也爬进了花园。闇黑中,父子俩摸索来到了赵员外的房间,用薄薄的利刃敲开了厚实的房门,赵员外如雷般的鼾声,给儿子壮了不少胆量。儿子蹑手蹑脚、翻箱倒箧,满箱的珠宝闪烁着一室的光彩。儿子正要伸手去抓,突然听到父亲大喊:「有贼哟!有贼哟!」
  儿子一慌,赶快顺势躲进衣橱里面,而父亲却早已翻跃出墙外,不见身影。好梦正酣的赵员外,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呼唤家丁:
  「快来人哪!抓贼呀!抓贼呀!」
  家丁们拿着木棍铁棒杂沓地赶来,大声吆喝着要抓贼,吓得衣橱内的儿子直打哆嗦,赶忙:「喵!喵!」地学猫叫。众人一听,原来是一只正在抓老鼠的猫,不疑有他,纷纷收起武器,准备回房再去睡回笼觉。
  儿子趁众人松驰戒备之际,迅雷不及掩耳从橱内窜出,朝花园拚命地奔跑,众人拿着家伙在后面紧紧地追赶。儿子气喘咻咻地逃到了后花园,眼看家丁从后面紧追不舍,千钧一发之际,急中生智,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力朝园中的一口古井内掷去,「噗通!」一声,溅起一片的水花,并且脱下自己的一只破鞋,摆在井口的旁边,然后赶紧闪身躲进一丛树木之中,屏住呼吸,静静观看情势。
  赵员外等一行人闻声赶到,不见小偷的影子,只见一只鞋子孤单地躺在一滩潮湿的地面上,喔.原来小偷跳井自杀了,折腾了一晚,众人于是各自回房去休息。
  惊魂甫定的儿子,想尽办法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家里,向父亲抱怨道:
  「父亲!你太不够意思了,不但没有传授我功夫,并且还扯我后腿,害我差一点死于乱棍之下。」
  「那你又是怎么逃出来的呢?」父亲心平气和地问。
  「我是靠我的急智,装猫叫、假装投井自杀,骗过众人耳目,才得以逃脱的呀!」
  「这不就对了嘛:求人不如求己。儿子!你已经得到了我的真传绝学。」
  世间上有些事情是替代不了的,吃饭睡觉、屙屎拉尿要靠自己,生死老病、烦恼解脱,谁也无法替身,父母、老师、朋友只不过是一种助缘而已,生命的圆满成就要靠自己脚踏实地去实践,好比譬喻中的老贼教小贼。我们常常看到佛教徒们拿着念珠在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但是在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中,也不乏观世音拿着念珠的造形。观世音菩萨拿念珠,又是在持念谁呢?一样念观世音。为什么呢?因为求人不如求己。我们每个人先要做自己的观世音,解脱自己的自性烦恼,然后才能做他人的观世音,闻声救助世间的疾苦。

48上岸要钱
  有一个大富豪,为人既悭吝又贪婪,不但不能以金钱资助贫穷的百姓人家,尤有甚者放高利贷、剥削民脂民膏,因此全村的人都非常的厌恶他,避之如瘟神。但是富豪只要有钱财可赚,对于村人的鄙夷态度却毫不在乎,每日恰然自得地生活于铜臭钱堆。
  有一天,他带着仆人坐船到外县去收租,一番锱铢计较,把穷困农民一年辛勤的耕作,巧诈豪夺、搜刮殆尽,搞得农民怨声迭起,生活顿时失去了依怙。但是富豪却不起丝毫怜悯之心,反而得意洋洋地满载而归。
  大富豪收好了田租,满载一舱的稻谷,一路乘风破浪地赶回家园。沿途如诗如画的江山明月,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对于富豪而言,却远不及怀中沈甸甸的银子来得实在,令人欢喜。大富豪揣着银子,满足地笑着。一番的颠踬劳顿,二、三日后,终于到达了家乡。木船缓缓地靠岸,牵夫们挽住绳索,绑住江畔的木桩。富豪欢天喜地地捧着银子正要上岸,一个浪头迎面打来,脚下一滑,富豪踉跄一跌,跌进了大江里,结结实实喝了满口冰冷的江水,但是双手依然紧抓住银子不放,抢天呼地的大叫起来:
  「救命呀!救命呀!」
  江边的牵夫们看到为富不仁的富豪,终于也有今日的报应,大家隔岸观火地看着他如一片薄叶载浮载沈。富豪一看众人没有救他的行动,赶忙将银子捧得高高地说:
  「我这里有五百两银子,你们那位大爷要是救了我,我就把银子送给他,报答他的大恩大德。」说完,随着银子的重量,「噗通!」一声,沈入了江里。
  众人一听,平日要富豪拿出一文钱,如同要命那么困难,今天看在五百两银子的份上,姑且救他,也好教训富豪的贪婪习性。大家于是推选一位身体魁梧的大汉,跳入水中,把奄奄一息的富豪捞了上来,赶忙施救。富豪悠悠一口气苏醒了过来,众人都放下了一块心中的大石,为富豪庆幸不已。大汉于是对富豪说:
  「我已经把你救活了,你应该履行诺言,把五百两银子悉数交给我。」
  富豪一听,脸色惨绿,众目睽睽之下,只好万分不舍地给了大汉一把碎银。大汉仔细一数,大喊道:
  「怎么只有五十两,你太不守信用了!」
  「哼!你们乡下人那里看过如此白花花的银子,五十两已经很多了,竟然妄想要五百两,未免太贪心了吧!」富豪刚刚恢复过血色的面孔,露出一脸倨傲的神情。一旁蓄了满嘴白胡子的老爹指着富豪,摇摇头地唏嘘慨叹道:
  「你真是落水要命,上岸要钱喔!」
  譬喻中的富豪爱钱如命,纵然掉入水中,命在旦夕,仍然抓住钱财不放,为财可以不要命;甚至被救上了岸,为了钱财可以不顾自己的信誉,轻毁自己的人格。放眼我们的社会也不乏如此重金轻义、好财玩命的人。金钱,固然可以成就许多的事业,但是不是人间唯一可爱的东西,信用、诚恳、慈悲、结缘,是我们更为珍贵的生命。

49金鹅的毛
  有一个木匠,娶了一个妻子,养了一群孩子,因为年头的生意不太景气,加上食指浩繁,生活非常的清苦。木匠每天清早起来,就要跋涉遥远的路程,带着赖以为生的家伙,到村上找活儿,希望借着辛勤工作,换来一家的温饱。而家中大大小小、琐琐碎碎的事情,都交给妻子一手包办。本来年轻貌美的妻子,因为过度的操劳,原本红润的双颊,很快便失去了光泽,乌黑的头发平添了点点星白,看得木匠又心疼又不忍。
  有一天,木匠赶早摸黑进城去工作,卖力地把顾客的门坎窗棂钉好,得了一点碎银子,兴高采烈地捧回家,要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一路狂奔回家,闇黑中,一脚踩进大窟窿里,跌得金星闪烁,浑身湿透。木匠踉踉跄跄回到家后,因为风寒侵身,终于卧病不起,走完他窭困穷蹙的一生。临终时,他泪珠簌簌地对妻子说:
  「这一辈子我不能让你享清福,害你跟着我吃苦,来生我再报答你。」
  他幽幽一缕神识,飘飘荡荡来到了邓都,请求阎君老爷让他投胎为一只金鹅,以报答他妻子一世贫贱的恩爱情缘。刚毅冷峻的阎罗王为他的至情所感动,终于满足他的心愿。妻子正在为丈夫的遽然逝去而伤心欲绝,夜里却梦见丈夫化为一只金鹅,投入自己的怀抱,并且以曼妙的音声对她说:
  「我是你的丈夫,为了报答你对我的鹣鲽情深,我特地化身为一只金鹅,陪伴在你身边。今后,你只要每日拔去我身上的一根金毛,换取银子,一家大小生活便没有匮乏。」
  妻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看,家中的母鹅果然生了一只晶莹剔透的小鹅,浑身的羽毛闪耀着黄金的光芒。妻子喜出望外,每天把巴掌大的金鹅端捧手心,小心翼翼地拔掉一根小鹅身上如寸草一般的金毛,变卖银两,刚好仅够一家人糊口所需,但是也没有多余的金钱可以攒聚下来。
  金鹅每天忍受着被拔毛的痛苦,快快乐乐地生活。日子久了,妻子渐渐不耐烦起来,眼前虽然有金鹅的羽毛,可以解决生活的困窘,但是金鹅长得实在太小了,纤细的毫毛换不到许多的银子,无法满足妻子贪婪的欲望。妻子转念一想:
  「何不将小金鹅的羽毛一次拔光,这样就可以卖到许多的银子,那我不就可以发财了吗?」
  主意既定,抓住金鹅,不顾牠的嗷嗷哀鸣,把小金鹅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小金鹅泪水盈眶地开口说道:
  「我本来是为了报答你相知相惜的夫妻情义,想不到你今日因为贪欲蔽心,如此残忍待我,我与你恩爱已绝,你自己善自珍重吧!」说完,拍振一身雪白无瑕的羽翼,朝高阔的苍穹飞去,留下妻子无尽的悔恨。
  譬喻中的妻子因为一时的贪念,不但失去了一生的财富,更失去了丈夫永世的挚爱,贪之为害,何其大矣!人的福报要辛苦点滴去培植,享用福报也不能寅吃卯粮,一夕挥霍尽净。反观我们的社会虽然有四十年的胼手胝足,才能有今日的安详乐利,但是也不能穷奢贪婪,不知节制,拔掉我们稀有珍贵的金鹅之毛!

50点石成金
  伽蓝尊者关羽自从皈依佛教之后,就恪尽职守地惩奸罚恶,护持忠良,做佛教的护法长城。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觉得好久不曾到娑婆世间来行化,不知道阎浮提的众生根性有没有进步一点?他决定到人间来明察暗访一番。
  伽蓝尊者驾着云斗一路向人间奔来,来到一处山庄,低头一瞧,只见层层的白云之下,阡陌相连,黍稻飘香,他降下云头,停在一处丘冈上。他摇身变成一个修道人,信步向村庄小径行去。村庄里男耕女织,鸡鸣犬吠,几个垂髫稚童在晒谷的广场上嬉戏奔跑,好一幅祥和富足的农家乐景象!
  他东觑西瞧,正要移步离开,突然看到路旁一个童子踽踽独行,泫然欲泣,好像有无限的委屈。伽蓝尊者侧隐之心油然而生,上前合十道:
  「这位小施主请留步,老衲有事想请教你。」
  童子抬眼一瞧,是个化缘的道人,眼眶一红,眼泪簌簌而下说:
  「师父!如果你要向我化缘,对不起,我自身已如泥菩萨过江,请你到别处去吧!」
  「小施主!你误会了,我是看你愁眉不展的样子,想要对你有所支助,你可以把难处告诉我吗?」
  童子听了,原来是一位慈悲的师父,破涕为笑说:
  「我上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我抚养长大,她也因此积劳成疾生了重病,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伯叔舅姨,家里又无恒粮寸金,可以为母亲治病,所以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伽蓝尊者一听,感动极了,想不到娑婆世界的顽劣众生,已经有如此大的进步,连这么稚幼的童子都懂得人伦大孝。心中一喜,神通变化,对着路边的一块石头随手一指,霎时变成一块黄澄澄的金子,送给童子说:
  「你把这块黄金带回去,好好医治你母亲的沈疴旧病。」
  那里晓得童子竟然无动于衷,频频摇手说:
  「我不能接受你的金块。」
  伽蓝尊者听了,更加的心花怒放,颔首称赞,太美妙了!这世间的人性竟然变得如此的淳厚,稚子幼童见财也不起觊觎之想,实在太难能可贵了!于是笑容可掬地对童子说:
  「你小小年纪就能够见财不起贪心,值得嘉许。但是你如果不接受我金块的馈赠,又如何医治你母亲的病呢?我劝你还是把黄金接受下来吧!」
  童子眨眨乌溜溜的大眼,慧黠地说:
  「我不要你手中那块黄金,因为它终有用完的一天;我要你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有了它,我就随时有黄金可以花用了。」
  伽蓝尊者听了,失望极了,原来人性的贪婪之欲,愈来愈令人惊惧担忧,怅然地收回金块,飘然离去。
  贪婪,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与障碍,有了钱,还要更有钱;有了房子,还要更多的土地;有了名利,还要更大的权势;有了权位名器,还要更长久的寿命来占有它……人的欲壑难填,世间的争夺迫害于是层出不穷。人应该珍惜当前所拥有的,而不要放纵自己的贪欲,做过度的非分之想,好比譬喻中的童子,不但得不到你汲汲所要的,更失去了你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切。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