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4:5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印度密教的渊源 》

印度密教的渊源

杂部密教的产生

  早在佛纪一千多年前的吠陀时代,由读诵真言咒语来祈福禳灾,已流行于印度民间各阶层。佛教在印度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渗入民间信仰,进而摄取其咒术密法,产生了真言咒语的使用。初期的"真言咒语",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教理并无直接关系,只作为守护、消灾、治毒,所杂说的片断咒语,向来被称为"杂部密教",简称为"杂密"。如《杂阿含经》所说,被凶恶毒蛇咬伤时,所持念的明咒,即属此。

  到了佛陀入灭后三百年间,上座部所隶属的犊子部,除经、律、论三藏外,诸多真言密咒亦被结集,汇编成为"明咒藏"。其后,在南传《巴利藏》中,有说护身等偈颂的经典,名为《防护藏》,至今仍盛行于锡兰、缅甸等南传佛教国家。到了四世纪左右,出现了专说咒法的独立经典《孔雀明王经》,认为口念真言,内心统一,建立方圆之土坛供养诸尊,严修仪轨,即可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

纯正密教的完成

  所谓"纯密",乃指结合佛教的教义和理论,如唯识、中观、般若、性空等思想,以真言密咒为中心,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密宗"。

  七世纪时,印度大乘佛教的晚期,也是全盛时期,大乘佛教的中观、瑜伽思想体系已臻完成,密教亦随之结合大乘佛教的精粹,以真言、陀罗尼为中心,成为系统化、独立化的一个宗派。《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出现于这个时期,成为密宗的主要二部经典。教主是大日如来(法身毘卢遮那佛),与显教有所不同,也有其独立性。《大日经》是密教"胎藏界"的根据经典,旨在表现众生本来具有的如来清净理性;但由大悲哺育,犹如胎儿怀在母胎内,莲花之种子蕴含在花中,因此譬喻为"胎藏" 具有摄持、含藏、本觉、理、因、化地等诸义,故名"胎藏界"。

  《金刚顶经》则是"金刚界"的根据经典,旨在表现如来内证的智德,其体坚固,不为一切外物所损坏,俱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故名"金刚界"。"金"、"胎"相对,二者合为密教根本两部,于一心法界上,立"理平等"、"智差别"二门,是纯正密宗最初成立时所依据的经典。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目录
印度密教的渊源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